为了了解炎陵县市级食品非遗——米果的制作、销售、创新、传承等方面的问题,7月16日,湖南师范大学达人学社赴株洲市炎陵县暑期实践团拜访了炎陵米果的非遗传承人万伟玲女士。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万伟玲女士的合照 通讯员 余子玄 摄
炎陵米果因其形状胜似饺子,因而又被称为“包饺”。据万老师所介绍,炎陵的米果有艾叶米果和黄圆米果。其中艾叶米果的制作需要将采摘的艾叶洗净煮烂,与米粉混合搅拌均匀后碾成饼皮,制作馅料包入饼皮中蒸熟即可食用。而黄圆米果则是将野生黄圆柴树烧成灰制作植物碱水,然后将植物碱水与米粉混合揉成圆饼状蒸熟即可。
艾叶米果历史由来已久,传说中,有恶龙在此作孽,某天人们发现恶龙忌惮艾叶的气味,勤劳聪明的百姓就用艾叶制作成米果,吃过米果的人身上就会散发出艾叶的气味来赶跑恶龙。经过历史的演变,艾叶米果就逐渐成为人们用来祭祀的祭品。
发展至今,米果已成为炎陵县特色非遗美食,销售范围遍布全国。在与万老师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米果的售卖主要依靠直营店直接销售,还有一部分卖给饭店,端上老百姓的餐桌。其销售渠道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依靠积攒的客户资源,使米果远销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另一方面也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其中公司的单位福利采购占有很大比例。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万伟玲女士交流 通讯员 余子玄 摄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万老师等非遗传承人对米果进行了创新。在馅料方面,万老师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万老师说:“北京的客户不吃辣,我们就制作甜口的馅料。”这一举措以便更好的扩大米果的市场。在外观方面,将米果用模具压制成特定的形状。比方说,万老师向我们描述的炎帝陵祭典米果伴手礼套装,为了符合炎帝陵祭典的主题,在米果上加入炎帝元素的花纹。在运输方式上,采用真空包装和冷链运输,可以保证米果的品质,打造高质量米果品牌。
临近采访尾声,万老师邀请实践团的成员们品尝正宗的米果。万老师说:“一个正宗的米果成本大概3元左右,我们的腊肉是用柴火灶熏制而成的乡村土猪腊肉”。而针对一年四季供应问题,万老师告诉我们,在春季将新鲜艾叶采摘下来,用水煮至半熟,放入冻库保鲜,而新鲜竹笋可以用笋干代替,至于其他原材料则容易获取。

图为万老师邀请实践团成员品尝的艾叶米果 通讯员 余子玄 摄
正是因为米果独具特色的炎陵风味和匠心独运的品质,央视新闻来到炎陵对米果做专题推介——《舌尖上的美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谁知盘中餐》栏目也走进炎陵,摄制人员拍摄米果的原料准备以及制作过程,对炎陵米果进行节目录制,以此帮助炎陵米果走出株洲,走向全国。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和推广。”万老师说到,她每年都会培训一部分乡亲学习米果的制作技艺,保证米果顺利传承,同时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够参与到米果的传承与宣传中去。在这次调研之后,实践团的成员也不断思索,作为大学生如何利用自身力量为非遗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