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河南商丘魏庄小学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体验课正在进行。河海大学满天星支教团的成员们将古法造纸技艺带进乡村课堂,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在没有纸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如何记录文明?"支教老师程治闽以提问开启课堂。当孩子们猜测"龟甲""竹简"时,大屏幕上同步展示出青铜器铭文、帛书等珍贵文物影像。这种生动的历史再现,让造纸术的发明意义变得具体可感:原来一张纸的诞生,改变了整个文明的传播方式!
图一:演示造纸过程
工艺与匠心的传承
在实践环节中,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亲身体验了古法造纸的完整制作过程:"舂捣—打浆—抄纸—干燥—揭纸。打浆阶段,支教团特别设计了"科学观察员"角色,鼓励孩子们用文字和图画记录纸浆从浑浊到均匀的变化过程。到了关键的抄纸环节,支教老师示范了"三字诀"操作要领——手腕要"轻",动作要"缓",力度要"匀"。孩子们两两配合,一人固定木框,一人匀速摇浆,当第一张厚薄均匀的纸坯成功成型时,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和掌声瞬间充满了整个教室。
图二:光影下孩子们的成果
创意与环保的结合
课程特别设计了"自然创作"环节,孩子们用校园里收集的落叶、花瓣装饰纸面。支教团老师强调:"我们鼓励用落花落叶创作,这是对自然最好的尊重。"
图三:装饰后的纸张
这场融合历史教育、手工实践与生态理念的课程,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亲手制作的纸张,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支教团长表示:"当孩子们举着自己造的纸欢呼时,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希望。"
图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