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共谱乡村振兴曲 同筑民族团结梦--机电工程学院学子赴东乡族自治县开展调查乡村文化了解民族文化与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为了深入调研乡村文化,了解民族文化与特色,为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与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青年智慧,8月21日,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赴东乡族自治县,开展了以“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促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实地研学、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等多种形式,多维度探究文化保护与创新传承的路径,旨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筑牢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图1为实践团队观看各民族特色石板
 
探访东乡布楞沟村:开文化振兴之路,悟民族团结之美
        社会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深切感受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体会党和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推动贫困群众迈入小康生活的伟大历程。近年来,布楞沟村紧紧围绕红色教育旅游和东乡族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两大主线,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村史馆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着力打造东乡民俗记忆展示体验区与民族特色文化商业区。目前已建成7处特色体验馆,涵盖水文化、手工制品、石磨、擀毡等内容,并配套建设了1处农耕体验场所、1处记忆景观广场和3处观景广场。2022年,布楞沟成功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团队还参观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墙上“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


图2为实践团队参观布楞沟村遗址
 
图3为实践团队布楞沟村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探访东乡族自治县博物馆:追寻历史足迹,寻找民族之美
        社会实践团队随后前往东乡族自治县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馆内陈列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包括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精美绚丽的民族服饰以及各类手工艺品。通过这些实物展品,团队成员系统了解了东乡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发展脉络与艺术表现特征。从一件件厚重的农耕器具、一针一线绣成的民族服饰和凝聚智慧的传统工艺中,我们不仅读懂了东乡族的文化符号与审美语言,更深切感受到当地各民族之间长期交往、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历史痕迹与文化融合的真实历程。

图4为实践团队参观东乡族自治县博物馆所拍摄的部分藏品
 
图5为实践团队在东乡族自治县博物馆进项民族团结教育
 
在下庄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政策宣讲:积极政策宣讲,共赴振兴新途
        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我校对口帮扶的五家乡下庄村,在樊雪琛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村民家中开展乡村文化调研,并在下庄村党群服务中心系统了解当地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借助村委会、板凳会等多种场合,团队使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向村民生动讲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目标,阐释民族复兴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政策宣导更加入脑入心,激发村民共同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推介优秀家风典范,助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文明风尚的共育共树,不断巩固民族团结的社会根基。

图6为实践团队和下庄村负责人在会议室交流
 
图7为实践团老师与成员和下庄村负责人交流及合影留念
 
        此次下乡实践活动,以亲身体验搭建起校园理论与乡土实践之间的桥梁。同学们深入乡村肌理,在参与基层治理、服务民生需求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与历史,更深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深厚情谊,切实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红色教育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助力相关部门精准施策,守护好民族的文化根脉与精神家园。活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复兴使命的坚定决心,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城乡交融的实践,同学们以实际行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脉络,在深入乡土中书写懂农爱农、扎根时代的青春答卷。
 
 
 

 

 

 
责编:周云
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