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行解码创新,青春锚定时代坐标
江南大学商学院“志青春·与国同行”知行新澄力实践团的江阴三日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调研画上了圆满句号。这场以“解码创新”为核心的实践,让团队跳出课本里的理论框架,在真实的产业土壤中触摸创新脉搏,对区域创新生态与青年创业路径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知。
从政策维度看,江阴市人才发展集团的走访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成员们对“人才服务”的新理解。集团围绕“构筑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生态链”搭建的“四梁八柱”架构,绝非抽象的概念——“暨阳英才计划”根据人才层次精准匹配支持力度,从顶尖团队的千万级项目资助到青年创客的启动资金补贴,分层分类的细致程度让人惊叹;而“人才公寓拎包入住”“子女教育绿色通道”等服务,更是从生活细微处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当副总夏茵茵说到“政策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是让人才敢放下顾虑往前冲的底气”时,成员们真切感受到:地方引才留才的诚意,就藏在这些“真金白银”的扶持和“无微不至”的服务里。这种“政策温度”让大家明白,青年创业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读懂地方发展的“人才棋局”,才能借好政策东风。
走进大学生创业园,扑面而来的是青春与务实交织的气息。园区不仅提供免租办公场地、直播设备等硬件支持,更通过创业大学的系统培训为青年“充电”——从商业计划书撰写到市场数据分析,从法律风险规避到融资技巧指导,课程设置紧贴创业全流程需求。座谈中,刘毅校长的话让成员们印象深刻:“政策能帮你降低启动成本,但企业能不能活下去,最终要看市场买不买账。”他以园区两家企业为例,一家依赖政策补贴却忽视产品迭代,最终黯然退场;另一家深耕细分领域,靠精准的市场定位实现盈利,如今已拿到A轮融资。“建议同学们先就业再创业,”园区工作人员补充道,“在企业里积累资源、技术和人脉,比空有一腔热情更靠谱。”这些来自一线的经验,让大家对创业的认知从“浪漫想象”回归“理性实践”。
在产业层面,澄江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探访则展现了创新的另一种可能。作为连接国内生产端与全球消费端的枢纽,园区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报关、物流、仓储的全流程数字化,而积分激励平台则通过任务打卡、业绩比拼等方式激发从业者活力。最让成员们振奋的是“百团大战”业绩竞赛——各团队围绕细分市场展开角逐,有的深耕东南亚美妆赛道,有的聚焦欧洲家居用品,短短三个月就诞生了多个月销百万的“爆款”账号。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顾佳贝介绍:“跨境电商看似是‘小切口’,实则能撬动大市场。我们有个95后团队,靠卖国产汉服打开了中东市场,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这种“以小博大”的创业故事,让成员们看到新兴业态中蕴藏的巨大机遇,也意识到“把中国产品卖向全球”不仅是生意,更是青年参与国际竞争的舞台。
此次实践让团队深刻明白:创新创业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政策、产业、人才相互赋能的系统工程。从人才政策的“托底保障”到创业园区的“孵化培育”,从产业平台的“赛道搭建”到前辈同行的“经验传承”,优质的创业生态就像一片沃土,让青春的种子有机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而对于青年来说,既要怀揣“敢闯敢创”的勇气,更要练就“善作善成”的本领,在读懂政策、了解市场、深耕专业中找准自己的坐标。
未来,“知行新澄力”实践团将继续梳理调研成果,通过分享会、调研报告等形式,让更多同学看见江阴实践中的创新密码。因为他们坚信,当青春的理想与时代的需求同频共振,每一份拼搏都将成就更有价值的人生,每一次探索都将为国家发展注入新鲜活力——这正是此次实践最珍贵的收获,也是青年对时代之约最响亮的回应。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总结推荐
- 江阴行解码创新,青春锚定时代坐标
- 江南大学商学院“志青春·与国同行”知行新澄力实践团的江阴三日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调研画上了圆满句号。
- 实践总结 2025-08-19
- 暑假下乡有所感
- 2025年6月28日至7月1日,我有幸作为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工智行”暑期实践团的一员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
- 实践总结 2025-08-18
- 参观凤阳县沈浩纪念馆有感
- 今天,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凤阳县沈浩纪念馆。走进展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将沈浩同志扎根小岗村、奉献基层的故事娓娓
- 实践总结 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