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跨越山海传文脉!山东大学“稷下榴语·山河同心”寻根溯源民族调研团实践成果亮眼

    发布时间:2025-09-04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稷下榴语·山河同心”寻根溯源民族调研团全体成员

  近日,山东大学 “稷下榴语・山河同心” 寻根溯源民族调研团为期数月的暑期实践活动正式收官。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团队,跨越多省区、深入多民族聚居地,通过实地调研、社区授课、云端传艺等多元形式,在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共建领域交出亮眼答卷,用青春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踏遍山河:实地探访解码民族文化密码

  自实践启动以来,调研团成员兵分多路,奔赴新疆、广西、云南、宁夏等多民族聚居区域,深入草原牧场、古村古镇、文化场馆,开展沉浸式调研。在新疆夏牧场,成员巴合江・加尔恒与哈萨克族民间艺人促膝长谈,详细记录 “阿肯弹唱” 的传承现状,用镜头捕捉草原音乐的独特魅力;在广西柳州博物馆,樊佳琪、吕玥童聚焦壮苗民族非遗,系统梳理皮影戏的表演技法与文创扎染的制作工艺,挖掘非遗背后的民族故事;在梧州山坪村,何渝铭走进六堡茶种植基地与加工工坊,见证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的产业振兴图景,探寻茶文化在促进民族交流中的纽带作用;云南彝寨的火把节期间,赵玉深度参与左脚舞等民俗活动,感受彝族同胞的热情与文化活力;银川南关清真寺内,白萧羽则专注于建筑艺术调研,记录伊斯兰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合的建筑细节。

  “每到一处,我们都能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看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实践。” 调研团负责人表示,通过实地走访,团队不仅收集了大量民族文化一手资料,更探索出 “非遗保护 + 产业发展” 助力民族团结的新路径,为后续工作积累了丰富素材。

  扎根社区:课堂传情播撒团结种子

  除了实地调研,调研团还将民族文化课堂搬进社区,以孩童为纽带,推动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在济南百花社区,成员罗淼设计了 “民族花纹身份证” 手工课,带领孩子们为侗族鱼纹、蜘蛛纹上色,并讲解图案背后的民族传说,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了解侗族文化;在山西夏县的社区课堂,吴梦含以 “影子” 为创意切入点,讲述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将家乡的山楂林、麦浪等元素融入绘画,共同创作 “56 个民族一家亲” 主题长卷。

  “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备受触动。” 参与社区授课的吴梦含说,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让民族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走进童心,更让 “民族团结” 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据统计,调研团累计在多省市社区开展授课多场,覆盖青少年 200 余人次,相关课程内容获得社区居民与教育部门的一致认可。

  云端赋能:微课矩阵打造文化传播新平台

  为打破地域限制,让民族文化传播更具时效性与广泛性,调研团还精心打造了 “云端民族文化微课矩阵”。团队成员将实地采集的民俗素材进行专业化剪辑与解读,制作出一批时长 6 分钟左右的精品微课,内容涵盖火把节习俗、开斋节文化、木偶皮影技艺、民族服饰鉴赏等多个领域。微课中,生动的画面搭配细致的讲解,让观众在指尖滑动间就能直观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团队还通过线上答疑、互动讨论等形式,增强课程吸引力与参与度,目前已累计推出微课6期,线上浏览量超 5000 人次。

  “实践虽落幕,但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共建的脚步不会停歇。” 调研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整合宣讲资源与微课内容,通过校园宣讲、社区推广、线上共享等方式,持续推动民族文化 “活起来”、民族团结 “实起来”,让 “山河同心” 的故事走进更多人心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责编:周云
实践总结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实践总结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