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至2025年7月13日,东南大学“医心乡伴·医心彝意”实践团奔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东城小学,开展为期八天的“医心乡伴·医心护苗”主题支教活动。
实践团由东南大学医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等13名同学组成,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各项指标,以时代弄潮儿的眼光分析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现存的健康隐患。依托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院老师指导,得益于南华县教育体育局大力支持,实践团成员规划设计开展多项医学主题课题,圆满完成支教任务。
抵达南华县当天,实践团便投入到紧锣密鼓的课程准备中。
7月6日,“医心乡伴·医心护苗”暑期夏令营正式开营。开营仪式上,50名学员领取“健康手册”记录学习进程。首日课程借助人体模型定位器官结构,开展“身体王国探秘”互动教学,系统建立人体基础认知体系。
(图片1.开营仪式&身体王国奇遇记)
7月7日,学员操作专业显微镜观察手部细菌样本,识别球状、链状等微生物形态。课程包含七步洗手法标准化训练、显微镜模型组装实践及植物细胞切片观测。通过病原体传播原理讲解,强化“接触传播”防控意识,培养规范卫生习惯。
(图片2.细菌追踪令)
7月8日,实践团成员解析医用口罩三层防护结构(防水层、过滤层、吸湿层),指导学员完成独立缝制,并绘制彝族特色图案。脊柱课程涵盖脊椎骨分区认知(颈椎7块、胸椎12块)、Cobb角测量实操及“坐如钟,站如松”体态训练。结合脊柱侧弯病理图解,强调青少年姿态管理重要性。
(图片3.彩云口罩小匠人&直脊课堂)
7月9日,实践团成员系统教授心肺复苏术(CPR)按压频率(100-120次/分)、AED操作流程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利用医学模拟人开展分组实操,完成胸外按压深度、人工呼吸比例等技术要点训练。情景模拟环节检验急救响应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处置水平。
(图片4.心肺复苏课堂)
7月10日,实践团成员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活动,包含传统养生运动八段锦前四式教学。通过纸飞机心愿传递、团体协作游戏等环节疏导心理压力,《萱草花》音乐疗愈课程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图片5.心理健康&八段锦)
7月11日,实践团成员示范标准眼保健操六节手法,学员分组互评确保穴位定位准确。生理课程教授静息/运动心率监测技术、血压计规范操作流程。学员制作《健康监测手册》,记录“用眼20分钟需远眺”“定期血压检测”等家庭健康管理要点。
(图片6.眼睛保健&血压检测)
7月12日,实践团成员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析食物营养分类,开展BMI指数计算教学。运动课程包含跳绳间歇训练、呼啦圈有氧运动等实践。学员使用黏土材料制作膳食结构模型,深化“膳食-运动平衡”健康理念认知。
(图片7.营养膳食&运动平衡)
7月13日,结营仪式展示八段锦团体演练、急救情景模拟等教学成果。东南大学医学生分享临床学习经历,开展“优秀营员”“纪律之星”“积极之星”“健康小卫士”“最佳小组”等荣誉评定。学员提交包含听诊记录、细胞图谱的成长日记。
(图片8.大合照&结营仪式)
结束了8天的支教,南华县教育体育局与南华县东城小学纷纷对此次东南大学医心乡伴实践团的表现出具了评价函,并表现出了长久合作的意愿。在夏令营结束后的家长问卷调查中更是获得了100%的评价满意度,部分学生向实践团老师赠送了手工制作的贺卡与信件。
(图片9.孩子制作的贺卡)
此外,医心乡伴实践团已同步组建新疆、陕西分队,深入基层福利院与乡村学校开展健康宣讲。未来,医心乡伴实践团将继续依托专业优势与学院支持,构建可连续帮扶机制,把“医心乡伴”打造成助力基层健康教育的长效品牌。
溪流虽细,终将汇入江海;萤火虽微,亦能照亮深山。这八天的支教让我们见证了什么叫做“生命影响生命”。当我们用专业知识滋润这片红土地时,孩子们也用最纯粹的真诚,教会了我们医者最该珍视的初心——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教育的故事没有终点,医心乡伴支教团将始终高举教育的火把,照亮每一隅暂未发光的角落。
(图片10.大合照)
作者:东南大学医心乡伴实践团 朱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