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来自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黄华山,在上海市爱心寒托班的舞台上,成功扮演了一名非遗文化“播火者”的角色。他将身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奉贤滚灯带入课堂,开设系列趣味课程,成功带动了所在班级40余名小学生亲身体验了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魅力,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爱心寒托班是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旨在缓解小学生“看护难”问题。大学生志愿者黄华山在报名参加后,并未将自己局限于普通的看护与作业辅导工作。他希望利用自己的特长与家乡文化资源,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一抹独特的文化亮色。经过精心筹备,一套以“认识、体验、制作奉贤滚灯”为核心的课程应运而生。
在课堂上,黄华山同学首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为孩子们讲解了奉贤滚灯数百年的历史渊源与其融合舞蹈、杂技、体育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他介绍说,滚灯不仅是一种表演,更蕴含着当地人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圆满的美好愿望。
理论讲解后,活动进入了最受期待的手工制作环节。在黄同学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滚灯。当一盏盏小巧精致的滚灯在孩子们手中诞生,并被他们欢快地滚动、舞动起来时,课堂里充满了成就感与欢声笑语。一件件亲手完成的作品,让非遗文化从遥远的概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真实体验。
“看到孩子们对滚灯从陌生到好奇,再到亲手制作并爱上它,我感到无比自豪。”黄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非遗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利用寒托班这个平台,为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是我这次志愿服务最大的收获。”
此次志愿活动不仅丰富了寒托班的课程内容,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主办方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黄华山同学的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为探索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