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进步,2024年2月19日,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泵“相“未来调研团与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深入交流,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充电站,了解了充电设施的布局、使用情况以及用户对充电桩的期望。

调研伊始,特来电负责人李拂晓向团队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充电站,其中传统充电桩充电速度慢,无法满足充电速度需求,而超充充电桩充电时间在10分钟以内,充分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缩短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使用效率。

随后,李拂晓表示,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大功率快充已成为消费者需求的主流趋势。在进一步的交流后,团队了解到,现有风冷和液冷散热技术难以满足充电电流增加产生的大量热量,散热成为限制超充充电桩发展的主要难题。

本次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访谈调研,充分了解了采用超充充电桩的必要性,以及超充充电桩的散热难题,认识到通过对超充充电桩及其散热技术的研发,可以构建清洁、智能、安全、迅速的车辆充电全生命周期智慧补能服务生态,更好地服务国内数以千万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用户,从而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