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逐卜乡板要村,一项传承数百年的非遗技艺——龙州古法红糖制作,正焕发出新的生机。2024年1月22日,广西师范大学龙州红糖甜蜜蜜团队深入村落,对这一传统工艺的当前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龙州古法红糖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数百年前。甘蔗种植和红糖制作是当地村民世世代代相传的生活技艺。每当甘蔗丰收之际,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将甘蔗榨汁、熬煮、搅拌、打砂、冷却、成型,最终制作出美味的龙州古法红糖。
在访谈中,板要村党总支部书记潘志扬表示,尽管近年来乡村面临空心化的问题,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但村里的老人们依然坚守着这片土地和传统的制糖工艺。他说:“我们种植甘蔗,自己采收回来就制红糖,这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为了将这一非遗技艺传承下去,潘志扬和他的团队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糖工艺,还不断创新改进,同时他们也积极申请中央专项资金资助,开展公益工坊和小作坊建设,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作为非遗传承人,潘志扬深知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表示要将非遗文化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龙州古法红糖。同时,他也呼吁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回到乡村,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非遗技艺。除了传统的红糖制作,板要村还充分利用甘蔗资源,开发出了一系列红糖延伸产品,如红糖花茶、红糖姜茶等。这些产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红糖的市场需求,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村里的非遗工坊和小作坊里,可以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榨汁、有的在烧火、有的在搅拌糖浆、有的在塑形包装。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的把关,确保制作出的红糖品质上乘。工人们表示,能够参与到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中来,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收入,也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让这一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了乡村振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希望能将龙州古法红糖这一非遗技艺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来自乡村的甜蜜味道。
图为潘支书同团队成员观摩村民打砂过程(玉晓倩供图)

图为潘支书同团队成员介绍熬糖手法(玉晓倩供图)

图为潘支书接受团队成员采访(玉晓倩供图)

图为村民正在过滤红糖(玉晓倩供图)

图为潘支书与三合甜缘手工作坊的工作人员合照(玉晓倩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