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溺水事故进入高发季。7月12日,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2名大学生走进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凤安社区开展2024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用科技文化成果为乡村居民筑起了一道道防溺水的坚实屏障。
饮鹿湖,这个曾经的老水库,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了乡村旅游度假区的新“打卡点”。但与此同时,水域安全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实践团的大学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防溺水工作。
在凤安社区老水库农家乐大厅,一场“防溺水”知识宣讲活动吸引了众多孩子和家长。实践团成员通过播放防溺水宣传视频、互动问答、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孩子们讲授了防溺水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详细讲解了溺水的危害、自救和施救的方法,并结合真实案例,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严重性。
为了加深印象和巩固知识,现场还进行了急救情景模拟演练。通过“一示范一练习”,孩子们对如何判断溺水者状态、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加深了记忆和理解。参与过程中,孩子们纷纷举手,上前进行实际演练,不少“小安全员”还能纠正他人不正确的操作。
除了传统的防溺水措施外,实践团成员充分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搭建了一套AI防溺水装置。这套装置通过智能识别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水域周边的情况,一旦发现有人员溺水或进入危险区域,便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启动呼叫救援程序。
在装置测试过程中,计科学院副院长李洪兵到场指导,并与凤安社区党支部书记刘育刚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饮鹿湖水域周边的特点和潜在安全隐患。实践团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装置设计和功能,确保装置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同时,他们还向当地领导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得到了高度认可和支持。刘育刚说:“以前水库时有溺水事故发生,当地居民不少讲迷信,后来修了新景点,经常也搞防溺水安全教育,居民的意识提高了,这下还有了新科技、新装置,那守护居民、小孩的安全更是放心些了!”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助力凤安社区防溺水工作切实开展,也展现了青年大学生的青春作为、青春风采。实践团指导老师冉明姝表示,计科学院学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和创新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更大科技智慧和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冉萍讲授“防溺水”安全知识 毛浚俨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进行实际演练 毛浚俨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任凌锋为刘书记讲解AI防溺水装置工作原理 罗雨摄)

(图为实践团与李院长进行水域实地考察 毛浚俨摄)

(图为实践团与书记在饮鹿湖边的合照 杨昌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