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增进对军队建设与军人生活的调研探索筑牢国防意识7 月 15 至 7 月 21 日携笔强军实践队于青岛、临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踏入军队营地,探访老兵走入革命老区,探访红嫂纪念馆。
7月15日,携笔强军实践队召开先期会议,以便确定具体行程安排、注意事项和人员分工,最终确定了具体的行程安排。使得每一个行程节点都经过了精心考量,以确保实践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推进。人员分工毫无疑问是本次会议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实践活动能够高效、顺利地推进,会议依据队员们各自不同的专业特长、显著的技能优势,同时紧密结合实践活动的实际需求,展开了全面且合理的人员调配与任务分配工作。通过这种科学的规划方式,使得团队中的每一位队员都能够精准地找到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位置和角色,让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施展和发挥。
在这样的精心安排下,每一位队员都将成为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投身其中,为达成实践队的目标全力以赴,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毫无保留地投入其中,凝聚起强大的合力,为实现实践队的宏伟目标贡献出最大的力量,推动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7月16日上午,携笔强军实践队于新图208召开集体学习会议,此次集体学习活动,旨在让每一位成员都能系统、全面地理解征兵政策的核心内容与具体要求,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石。通过集中学习、讨论交流,成员们对政策的理解更加深入,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7月16日下午,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征兵入伍意愿,一项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活动在校园内有序展开。本次问卷调查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旨在探究他们对于投身军旅生涯的看法与意愿。问卷内容丰富且全面,涵盖大学生对征兵政策的了解程度、入伍动机、影响决策的因素以及对军队生活的期待等多个方面。
调查过程中,同学们积极配合,认真填写问卷,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这次问卷,一方面清晰地了解大学生的入伍意愿及相关诉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关注国防事业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和家国情怀,为征兵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投身绿色军营。
7月17日,为加强全国国防教育,增进对退伍士兵的了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携笔强军”实践队全体队员走入基层进行调研,共同奔赴西海岸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退役士兵退役后安置问题调查。
在展厅中,工作人员热情地引领着全体实践队成员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参观旅程。工作人员通过细致且生动地讲述,从回顾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开始,将那些烽火岁月中的奋斗与抗争一一呈现在大家眼前;接着,深情缅怀新区为了革命事业英勇捐躯的先烈英模,他们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仿佛穿越时空,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随后,着重表彰了新区退役军人中的先进典型,他们在退役后的生活中,依然保持军人本色,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最后,全面展示了新区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教育培训项目的推进、生活保障措施的落实等诸多方面,让大家深刻了解到事务局为退役军人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此次活动的开展,意在扎根基层,益于提升在校学生国防观念,推动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深化,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大学生国防意识与家国情怀,培育爱国情操与艰苦奋斗精神。
7月18日上午,首先,实践队成员满怀热情与期待,对西海岸新区武装部领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围绕着在校大学生入伍和毕业生入伍的相关内容,提出诸多关键问题。他们希望通过西海岸新区武装部领导的专业解答,具体了解在校大学生入伍和毕业生入伍各自存在的优缺点,明晰不同阶段入伍在政策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异。接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开启参观行程。他们走进军史展陈长廊,丰富的展品与资料生动呈现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之后,实践队成员步入展览馆,馆内的六个篇章依次展开。通过回顾百年屈辱与抗争、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艰苦历史,以及建国后的自卫反击战等内容,实践队成员深受触动。这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民军队建立的重大意义,也明白了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决心与信念。
实践队成员们围坐在张玉佳老兵身旁,倾听他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老兵的回忆将大家带回到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战场上枪林弹雨、炮声轰鸣。在战况极为激烈、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及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毅然投身于激烈的战斗之中。他们,冲锋陷阵,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同样也拜访了抗美援朝老战士陈炳和,聆听他讲述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老人回忆起当年,在国家的召唤下,他毅然投身军旅,告别家乡与亲人,奔赴朝鲜战场。战场上,条件异常艰苦,物资匮乏、武器装备落后,但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步入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踏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亲笔提名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塔,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塔身之上,镌刻着朱德等名人对革命烈士的高度评价,那一句句饱含深情与敬意的话语,仿佛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
沿着青石铺就的道路缓缓前行,实践队员来到了粟裕、罗炳辉、汉斯·希伯等著名烈士墓前。每一座墓碑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名字都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粟裕烈士墓前,队员们仿佛看到了他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指挥若定的英姿;罗炳辉烈士墓旁,似乎回荡着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奋勇杀敌的呐喊;而汉斯·希伯这位国际友人的墓前,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他跨越国界、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伟大情怀。
在专业且热情的解说员带领下,大家开启了意义深刻的参观之旅。首先参观了沂蒙革命精神展示展区,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与伟大的沂蒙精神。接着步入红色影视教育展区,通过影视作品感受革命岁月的激情与热血。在党史陈列展区,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沂蒙革命精神研究展区里,探讨革命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最后在群众路线展示展区,体会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在这段历程中,我们将走进群星灿烂、功勋卓著的元帅的一生。他们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他们在战争中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却始终坚守信仰,为国家和人民披荆斩棘。从革命战争的硝烟中走来,他们用热血与智慧谱写了壮丽的英雄篇章,铸就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的一生。我们将深入了解他们的事迹,感悟他们的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7月20日,为深入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携笔强军”实践队前往位于沂蒙山区的红嫂纪念馆,组织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参观活动。在那段弥漫着滚滚硝烟、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红嫂们毅然决然地用自己柔弱却坚韧的双肩,坚定地挑起了支持革命事业的千钧重担。她们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缝军衣、一针一线饱含深情地做军鞋;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她们毫不犹豫地抬担架、推小车,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硝烟与战火之间。面对受伤的战士,她们舍生忘死,将伤员视作自己的亲人,全力以赴地救治;对待革命后代,她们不遗余力,用自己的心血与慈爱抚养,给予孩子们温暖与关怀,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感人肺腑的军民鱼水情。
沂蒙红嫂,她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千千万万沂蒙妇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支持革命、献身革命的光辉群体形象。她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革命的道路。她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实践队成员,队员们在参观学习了解的过程中,内心深受触动与感动。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将以红嫂为榜样标杆,时刻铭记她们的奉献与付出,学习红嫂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嫂精神,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红嫂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7月21日,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携笔强军”实践队全体队员探访沂蒙山革命老区。“携笔强军”实践队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踏上了探望105岁老兵的路途。穿过蜿蜒的山路,大学生们来到老兵居住的小院。老兵虽已百岁高龄,但精神状态尚佳。他的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皱纹见证着往昔的沧桑,眼神却依然明亮清澈,透露出军人的坚毅与睿智。
大家围坐在老兵身旁,聚精会神地聆听他讲述战争岁月的故事。老兵回忆起自己年少参军,在战火纷飞中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奋勇杀敌。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战友的壮烈牺牲,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说到动情处,老兵声音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泪花。
队员们沉浸在老兵的叙述中,不时提出问题,与老兵深入交流。他们被老兵的英勇事迹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深深打动。探望结束时,他们向老兵庄重敬礼,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感激之情。老兵则老兵则微笑着鼓励大家,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曾经的沂蒙革命老区,一穷二白,经济落后,生活贫苦。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从来不缺奋斗与拼搏的精神。
有两位满怀热血与抱负的村干部,他们扎根于沂蒙大地,立志改变家乡的面貌。他们带领乡亲们开垦农田,引入新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为了改善交通条件,他们四处奔走,争取资源,修桥铺路,让曾经闭塞的乡村逐渐与外界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