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支教,情暖山区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日益重视,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成为高校学子服务基层、锻炼自我、回馈社会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支教践初心,微光聚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支教活动为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板舍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关怀,同时加强青少年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2024年7月2日下午,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支教践初心,微光聚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周健武和蒋伟成两位成员作为主讲人,给这些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孩子们上了一节“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党课,意在学习党建文化,加强青少年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认识,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党课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课上,提出了一些爱国知识抢答问题:“中华民族中人口第二多的是哪个民族”,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都有些疑惑,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可是第二多却不清楚。“7月1日是什么重要的节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7月1日是建党节”,当主讲人问还是什么节日时,顿时沉寂一片。由此,引入了一首歌曲:紫荆花盛开,大家顿时恍然大悟,团队成员也给小朋友们讲解了紫荆花的意义。因此,当团队成员复问今年的7月1日还是什么节日时,大多数同学都举手回答道“香港回归27周年”。
第二部分便是讲解党建,团队成员周健武围绕“血战湘江”和“四渡赤水”两个故事来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和奋斗精神,并且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血战湘江是红军长征初期的一场关键战役,展现了红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讲述“湘江战役”,其中蕴藏的牺牲与奉献的教育、战略调整与转折,引导同学们认识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背后的沉重代价以及让同学们理解到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及时调整战略、灵活应对的重要性。“四渡赤水”的以少胜多、战略思维与灵活用兵、精神传承与红色基因,有助于引导同学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一个部分便是给同学们介绍一位熟悉的院士——钟南山,两年前的抗击疫情有南山坐镇,如有保命神器在握。
通过辅导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板舍村留守儿童功课、开展党课教育活动,不仅能够给留守儿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关爱,加强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提高政治觉悟和促进团结协作,而且能够培养我们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支教践初心,微光聚希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和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