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30,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非遗数韵,薪火相传”国际商学院赴杭州市上城区等地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了一场充满文化魅力与技艺传承的探索之旅。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上午,实践团成员们有幸拜访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雕版印刷大师黄小建,亲身感受雕版印刷技艺的独特魅力;下午,他们又走进了王星记扇博物馆,领略扇子背后的千年文化底蕴。
上午时分,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来到了黄小建大师的工作室。一进门,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鼻而来,工作室的墙壁上挂满了精美的雕版印刷作品。黄小建大师热情地迎接了实践团的成员们,并为他们详细介绍了雕版印刷的发展历程、工艺流程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他说:“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这门传统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图为黄小建大师演示雕版印刷技艺。花道广 供图
为了让实践团成员们更直观地了解雕版印刷的魅力,黄小建大师亲自示范了制版、刷墨、覆纸、刷印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只见他手法娴熟,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味。在大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跃跃欲试,亲自动手体验这门古老的技艺。
“刷墨的时候要均匀,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覆纸的时候要轻轻抚平,不能有褶皱。”黄小建大师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成员们也全神贯注地操作着,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大师的帮助下,最终都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看着手中那一幅幅精美的印刷作品,实践团成员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
“通过这次亲身体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雕版印刷术的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实践团成员感慨地说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黄小建大师合影展示作品。李林艳 供图
告别了黄小建大师,实践团成员们稍作休整,下午又来到了王星记扇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犹如一座扇子的艺术殿堂,在馆内,实践团成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了解到扇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代。扇子的种类繁多,有折扇、团扇、羽扇、蒲扇等,每一种扇子都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扇子不仅是纳凉的工具,更是文人雅士们表达情感、展示才华的载体。扇子上的书画、诗词、雕刻等艺术形式,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代,扇子的设计和制作更加注重创新与时尚,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除了参观展览,实践团成员们还参与了手工制作活动,亲手制作了一把属于自己的扇子。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扇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制作扇子。李林艳 供图
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实践团成员们收获满满。他们不仅学到了雕版印刷和王星记扇的技艺,更重要的是,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要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传统文化。”实践团成员说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王星记扇博物馆前合影。花道广 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实践团成员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讯员 金汝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