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他”:支教换位心理挑战,搭建理解与共情桥梁
发布时间:2024-08-18 阅读:
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严塘镇湾里村里,一群怀揣着爱与梦想的年轻人正踏着坚定的步伐,进行支教活动。他们便是由来自河海大学一群有志青年组成的红色筑梦支教团。他们以“我们一起出发,做一件温暖的事”为口号,深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培养孩子们的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此,支教团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换位心理大挑战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而富有意义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增进对他人处境和感受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共情能力,同时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和身份的责任与挑战,从而增强对社会多样性的认知。
负责该课程的支教团成员刘瑾怡选择了盲人作为换位身份。课程开始前,她精心准备了一系列课程道具,如刻有数字或图案的硬纸板、面包胚、番茄、番茄酱、火腿肠等。她将课程变成游戏,设立闯关模式,一共三关,每一关孩子们都会带上眼罩,感受盲人的视角。
第一关:盲文卡片识图案
课程伊始,刘瑾怡老师为每个孩子分发了一个特制的盲文卡片,这些卡片上刻有各种图案的盲文。第一关由支教团成员廉茗淇负责,在进入教室时,孩子们戴上眼罩,瞬间失去了视觉的依靠,只能依靠双手去触摸、去感受这些陌生的符号。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通过指尖的触感去识别卡片上的图案,每一次成功的辨认都伴随着孩子们惊喜的欢呼声。
第二关:盲人购物挑战
随着第一关的顺利结束,孩子们迎来了更具挑战性的第二关——盲人购物挑战。刘瑾怡老师设定了一个模拟的购物场景,要求孩子们在戴上眼罩后,从一堆刻有数字的硬纸片中准确摸出四元钱,然后交给由支教团成员杨菲菲扮演的柜台收银人员。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和对金额的模糊概念,依靠触觉和记忆去完成任务。当孩子们成功地将钱交到“柜台”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与自信的笑容。这一关旨在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体会到了盲人在日常购物中的不便与努力。
第三关:制作三明治的盲人之旅
最后,孩子们迎来了最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第三关——制作三明治。刘瑾怡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面包胚、番茄、番茄酱、火腿肠等食材,并引导他们如何在戴上眼罩的情况下完成三明治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依靠听觉和触觉来指导自己的动作,同时还需要与同伴进行密切的合作与沟通。他们小心翼翼地触摸食材、挤压番茄酱、摆放火腿肠……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探索与尝试的乐趣。当最终的三明治制作完成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走出教室,摘下眼罩,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这一关旨在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在困难中寻求帮助与合作,更让他们体会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与成就感。
“换位心理大挑战课程”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湾里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更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支教团相关人员表示希望通过这节课,孩子们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深刻的理解去拥抱这个世界,用他们的行动去传递爱与温暖,共同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杨菲菲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探金银产业发展之道,助平邑乡村振兴之梦
-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邑”路前行实践团于2024年7月19日前往临沂市平邑县流峪镇种植基地,亲临金银花种植基地,深入探究了金银花产业
- 大学社会实践 08-18
- 永葆西柏坡精神,奋进“赶考”新征程
-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挖掘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
- 大学社会实践 08-18
- 川农校联走访家乡红色基地,赓续红色基因
- 为纵向探究各地红色旅游同时传承红色文化及精神,7月20日至8月18日“青春筑梦,校联同行”红影追踪队利用暑期时间回到各自家乡走访了红
- 大学社会实践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