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百合链“三生”,中药续文化——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子探寻宜兴道地药材

发布时间:2024-08-21     阅读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院8月21日讯】(通讯员:汤涓 庄易 王露)为积极响应国家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号召,增强特色道地药材的吸引力与文化传播力,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院学子回到家乡宜兴,聚焦当地道地药材——百合,开展“宜兴百合链‘三生’,承启中药续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三生”为视角,探寻道地药材百合是如何在人们生产、生活、生态方面点绿成金,助力中药文化代际相传。
  融合生态:自然治理,绿美乡村
  活动的第一站来到百合花开农场,夏天是百合花盛开的季节,也是采摘百合的季节,绿油油的百合花田里点缀着红色的药用百合,团队成员加入其中一同劳作。在劳动的过程中,李爷爷向团队成员阐述讲述很久以前这里就有种植百合的历史,但因一次大水漫灌,种植产业被影响中断。但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都很适宜百合种植,几经环境整治成立了现在的百合花开农场,如今正向实现高质量稳定发展的规模量产迈进。在药用百合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刘畅博士介绍了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百合栽培养护的方法以及培育的良种百合。期间,刘博士一同与团队成员讨论了百合在生态农业方面的发展趋势、绿色化种植及其药用价值所传承特色生态保健、生态观赏的文化基因。
  在调研基础上团队成员通过近距离观察、描摹植物形态,凝练百合生态符号。与南京农业大学中药学硕士王成湘一同开展了一场科技与文化结合的趣味实验,利用先进设备制作百合标本,将多姿多态的生态之美定格留恋。新质生产力下的科技赋能让团队成员对于文化传承又有了新的启发与创作。

 
  现代生产:渎上百合,点绿成金
  “渎上百合”不仅是一张名片,更是“塑‘美色’、创‘特色’”的乡村振兴创新尝试。团队成员在百合花开农场向王大婶了解到百合的药用价值很大,但其种植、粗加工的技术都不难,即使是农村妇女也可以从事采摘、清洗、晾晒等工作,既减轻家庭负担,又让“巧媳妇”们积极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寻迹百合从田间地头到研发工厂,百合是植物也是原材料。在药用百合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黄江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当地药用百合的发展历史、种植及相关产业链的基本情况,参观了深加工衍生产品如:百合芽茶、百合籽粉。团队成员们深刻了解到“渎上百合”这张名片后的深厚历史、民众智慧、文化底蕴、创新赋能。从研发工厂再到宜兴唯一的百年老店怡寿堂,百合又是物美价廉的药材。店员张君以讲解堂内陈列的古老器具和医书增强了团队成员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自豪感,当代传人王子南医生以百合药材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百合的药理作用以及在快节奏、高压力的今天治疗失眠的百合妙用。在怡寿堂这个中医药科普基地团队成员与王医生进行关于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深入访谈,王医生倾囊相授自己的职业经验,称学好中医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需要做到“定心、静心、安心”,最重要的是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进一步来说对中医药有信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自信才能自强,自信也是诚意,意诚才能心正,心正方能不懈进取。
  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家乡的种植技术相对传统,百合的产业链衍生还有提升的空间。“渎上百合”这张名片背后的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仍存在不足,急需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团队成员积极与当地管理部门探讨,共同开展“药膳消暑,舌尖养生”活动,邀请村民煮制百合绿豆汤并一同享用。此外,团队成员依托抖音平台开展了“寻味道地药材——宜兴百合”的网络直播,利用专业优势、本土优势向大家科普百合的药用价值、药膳秘方,讲述宜兴百合背后的历史故事、精神力量,展现村集体花开百合农场的时代风貌、创业精神、创新意识,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百合品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田园生活:药材百合,清心安神
  百合是药食同源的植物,是自然生态的景观,是经济发展的动能,它发源于当地、根植于当地,融入日常生活,传递的不仅仅是百合的美味、美态,更是一代代药用百合“守护人”的劳动智慧、坚韧精神,乃至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调研的最后一站团队成员来到了宜兴新庄街道核心村,映入眼前的是以百合为造型的村口标识、路灯、宣传栏。走进村民家中,不仅家中的紫砂壶茶具、装饰挂画、服装纹样有百合的踪影,还弥漫着百合粥、蜜蒸百合、百合鸡子汤等药膳香气。与村民施敏女士交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该村曾经历过洪水淹没又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中重新兴起。曾经医药不发达的时候,当地常以百合作为民间药方的药材如:以新百合捣汁和水饮用治肺病吐血、以野百合同盐捣泥进行外敷治疗疮肿……现在百合作为常见的食物常常在夏天用来煮粥熬汤以清热解毒,在秋天制作蜜蒸百合缓解感冒咳嗽……团队成员纷纷感慨《本草纲目》《太平圣惠方》等书本知识居然可以这么生动地再现于生活之中,百合之美浸润着当地的每一人、每一处,当地的药用百合文化也正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代代传承下来。
  为了解当地道地药材的中医药文化领悟情况,团队成员分年龄段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道地药材百合的历史底蕴、发展故事、精神内涵等了解程度、兴趣点均有差异不一。因此,团队成员总结调研成果并向不同年龄段的人开展百合科普,如:在村委会与中老年人一同熬制绿豆百合汤,在分发的过程中宣传百合春夏清热解毒、秋冬润肺宁神的养生保健妙用;向工作的青年群体发放百合茶包,大力宣传本土品牌,增强文化自信、荣乡之情;在留守儿童家里一同加工和赠予百合标本、百合明信片,讲述当地百合背后的精神故事,充分发挥以百合为载体的五育融合作用,希望谱写的文化故事能在新一代手中继续传递。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宜兴学子重返家乡,以“三生”视角寻味道地药材百合,深度学习其背后深厚的文化精神,感受家乡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并以专业创新再续中药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宜兴道地药材百合品牌将不断发展壮大,让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院 宜兴百合链“三生”,承启中药续文化  责任编辑:王露
作者:汤涓 庄易 王露    来源: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药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百合链“三生”,中药续文化——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子探寻宜兴道地药材
  • 三下乡|“赋智乡村 情暖三农”实践队开展调研活动
  • “漆”彩纷呈,“扇”染盛夏
  • “漆”彩纷呈,“扇”染盛夏
  • 非遗是一方水土,一方百姓的文化印记。传承不是“束之高阁”,守护也并非“敬而远之”。如何活起来、活下去,重在融入现代社会,展现当
  • 大学社会实践 08-21
  • 丹漆之韵,千年之光
  • 丹漆之韵,千年之光
  • 在时代的洪流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同一盏不灭的灯塔,引领着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探寻那些古老而璀璨的文明之光。曲阜师范大学“丹漆
  • 大学社会实践 08-21
  • 绘丹漆文化——开展漆扇进校园活动
  • 绘丹漆文化——开展漆扇进校园活动
  •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星河中,漆染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熠熠生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深入挖掘并广泛传
  • 大学社会实践 08-21
  • 品丹漆雅韵——开展文献调研工作
  • 品丹漆雅韵——开展文献调研工作
  •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漆,漆扇乃其工艺瑰宝之一。为进一步了解漆扇工艺,更好地发扬和传承漆艺文化,2024年7月19日,
  • 大学社会实践 08-21
  • 三下乡|河海大学“护水资源,创幸福河”就业团队 前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实习实践
  • 融安金桔:技术兴农,农业新质生产力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 感谢您 献血者
  • 感谢您 献血者
  • 2024年7月12日至7月17日,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感谢您 献血者”献血知识普及实践团在安徽环巢湖地区开展社会实践。
  • 大学社会实践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