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传承古韵,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2024-08-26     阅读

中国青年网潍坊2月15日电 (通讯员 陈宇翔) 为深入了解并传承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战略。2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乐道拾遗”实践小队来到潍坊市寿光县古城村展开实地调研,在实践中了解当前影响传统文化传承的因素。
走进古村落,实地考察文化遗产
坊市寿光县古城村,一走进村庄,古色古香的建筑和传统手工艺作坊映入眼帘。通过与当地村民的走访调查,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村里仍保留着诸如剪纸、木雕、陶艺等丰富的传统技艺。在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艺人交谈中,他感叹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学这些手艺的越来越少了。”实践队员了解到,尽管村里有一些年轻人愿意学习传统技艺,但整体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如技艺传承人的年龄老化、年轻人兴趣不足等问题。
 
图为古城村传统剪纸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奕翔 供图
走访村文化委员会,了解传承现状
实践队员走访当地村文化委员会,从管理角度了解如今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通过与文化委员会成员交流,实践队员询问他们是否注意到文化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有哪些支持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或项目。委员会负责人刘先生介绍到,“近年来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些文化传承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宣传力度不足,很多村民不了解相关政策。”进一步询问中,发现一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资源,导致技艺传承面临瓶颈。文化委员会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宣传,积极传播相关政策,努力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好带头作用,促进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古城村传统文化传承现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薛轶铭 供图
深入手工艺作坊,交流总结经验
实践队员深入传统手工艺作坊,参与学习了解详情。在作坊内,通过观察艺人的操作和学徒的学习情况,实践队员发现一个显著的问题:年轻学徒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掌握存在差异。老艺人技艺精湛但缺乏系统化教学方法,年轻学徒虽然热情高涨,但缺乏基础知识和经验。对此,传承人王老师提出,应该建立“师徒结对”模式,让老艺人带领年轻学徒,手把手传授技艺,同时结合现代教育手段,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通过深入手工艺作坊,交流总结经验,可以为后续工作人员优化传承计划、提高学徒的技艺水平和文化认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建立更有效的传承体系,确保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
 
图为手工艺作坊传授现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奕翔 供图
在这次赴潍坊的实际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仍有不少艺人坚持自己传统的技艺传授方法,不愿意创新。实践队员对影响因素做了简单的总结,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传承政策的认知、传承经历的认知、传承适用性需求及传承师资需求等因素均对年轻人参与传承意愿影响显著。我们必须先要宣传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比如举出一些已经成功传承的事例,让村民信服,认识到创新和传承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定期在村里举办讲座,印刷宣传单页等方法来让村民逐渐接受传统文化传承。实践队员将继续深入调研,依据影响因素探究特色传统文化传承路径,助力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千年传承暖人心”薪火实践团双鱼定乾坤小分队走进社区宣传中医药文化
  • 探遗苏州,品味评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