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泰安8月9日电(通讯员 郭嘉怡) 陶瓷琉璃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技艺。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传承和弘扬陶瓷琉璃这一传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乐道拾遗,薪火相传”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号召,于2024年7月20日对山东省淄博市中国陶瓷琉璃馆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实践调研,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陶瓷琉璃文化,增强公众对传统工艺的深刻认知和保护意识,让这一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陶琉古韵,传承有道 古老的陶瓷琉璃作品静静陈列,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从新石器时代粗糙而质朴的陶制品,到唐宋时期精美绝伦的琉璃摆件;从古朴典雅的青花瓷器,到色彩绚烂的现代琉璃艺术品,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特定时期的文化烙印和工艺精髓。陶瓷的温润如玉,琉璃的晶莹剔透,无不展现出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制作工艺上,从最初的手工捏制到后来的轮制技术,从简单的素烧到复杂的釉下彩、釉上彩,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心血与汗水。在传承方面,古代的师徒传承模式确保了技艺的延续,而现代的博物馆展示和学术研究则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传承不仅是对技艺的传递,更是对文化精神的坚守。他们在这古老的韵味中,探寻着传承的路径,思索着如何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的博物馆外观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嘉怡 供图
深入访谈,馆中探秘馆中展陈丰富多样,且管内配备专业讲解人员,讲解员以专业且生动的语言,讲述着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从古老的陶瓷烧制工艺到琉璃的独特制作流程,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到蕴含的文化内涵。
馆内设有商品售卖区域,这里陈列着各种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琉璃制品。这些商品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不少游客在商品前驻足,欣赏着它们的造型与色彩,让陶瓷琉璃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为了更深入了解公众对陶瓷琉璃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实践团队还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研。随机选取了馆内的参观者,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您是否了解陶瓷琉璃的制作工艺?”“您认为陶瓷琉璃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您是否会购买陶瓷琉璃制品用于日常生活或收藏?”等等。问卷则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包括对陶瓷琉璃的兴趣程度、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对文化传承的看法等。
通过对访谈和问卷结果的初步分析,实践团队发现,大部分参观者对陶瓷琉璃的美观和艺术价值表示认可,但对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了解有限。在购买意愿方面,虽然不少人对精美的陶瓷琉璃制品有兴趣,但实际购买行为受到价格、用途和对品质判断等因素的影响。这为后续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图为管内展品《灯工石榴》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嘉怡 供图
弘扬陶琉 任重道远当前,弘扬陶瓷琉璃文化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从现状来看,虽然陶瓷琉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宣传和推广,但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大众对陶瓷琉璃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价值缺乏深入了解。在教育领域,相关课程和教材的缺乏导致年轻一代对这一传统文化的接触和学习机会有限。同时,市场上的陶瓷琉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粗制滥造的商品影响了消费者对其的整体印象。
然而,也有一些积极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和展览聚焦于陶瓷琉璃,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陶瓷琉璃产业的发展,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新媒体的兴起为陶瓷琉璃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网络平台,更多精美的作品和相关知识得以广泛传播。
展望未来,弘扬陶瓷琉璃文化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普及,将陶瓷琉璃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和认知。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注重品质提升和创新,推动陶瓷琉璃产品向高端化、艺术化发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让陶瓷琉璃文化更加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让陶瓷琉璃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图为管内藏品《深遥》 中国中青网通讯员 郭嘉怡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