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肖智洋)内蒙古自治区以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为主线,以保障“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种苗需求为目标,持续在保种、育种、制种、用种上下功夫,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7月20日上午,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乡土薪火”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开展实践调研。
草种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产业发展的“芯片”。草原工作“重”在保护,“要”在修复,“核心”是质量,基础是草种。团队成员跟随草地改良调查组成员来到实验地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到在草种育种上,关于修订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办法》,正镶白旗承接耐寒高产苜蓿、高结实率羊草、优质燕麦草新品种创制3个国家攻关项目和4个草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 “揭榜挂帅”项目,大力加强羊草扩繁、储备和推广应用,将羊草种植集中向北部防沙带的东部草原和沙地综合治理区布局。
正镶白旗大力发展草产业,聚焦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政策落地工程,持续完善草产业支持政策,持续抓好“生态惠牧”,修复退化沙化天然羊草草地、通过柠条改良草场和营造灌木林种植柠条,争取全年天然草原可食饲草产量稳中有增。同时,强化“为养而种”和“种养结合”,加大秸秆饲料转化力度,发展优质饲草种植,有效解决旗县内牲畜的“吃饭问题”。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让团队成员收获颇丰。不仅领略了自然草原的无限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乡村建设的艰辛与成就。乡村振兴发展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牧民村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同时,团队成员也看到了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只要我们坚持科学规划、与时俱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推动现代化乡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团队成员在实验地块随小组考察)

(团队成员与草地改良小组成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