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网络舆情实践团”赴江苏大学开展专项调研,围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修订的核心议题,深度对话江苏大学党务办主任周存君老师。本次实践聚焦舆情传播规律、应急处置机制及思政教育引领作用,为探索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贡献青年智慧

(图一:团队成员对周老师进行访谈)
访谈伊始,周存君老师介绍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区别于普通的言论碰撞,更加具有组织性、传播力和影响力,高校网络舆情是那些引发全校或大多数师生共同关注的事件或议题。”她指出新媒体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加剧了局部矛盾的扩散风险,但强调“并非所有热搜都构成舆情”。当团队成员谈及面对舆情应急处置方法时,周老师提出“快准稳”三字诀:“高校舆情管理部门必须把握好‘黄金4小时’原则,高效联动响应,摸清事件脉络后双管齐下——既要解决师生合理诉求,也要规范不当言论。”她特别提醒,“删帖仅是应急手段,了解师生不满或关注原因、积极解决问题。

(图二:周老师分享处理高校网络舆情的方法)
在后续访谈中,团队成员还就舆情预防、社会公众影响、事后信任重建等问题与周老师展开探讨。周老师提到,预防舆情需加强思政教育队伍与网络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及时捕捉师生思想动态,如通过定期座谈会了解诉求、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面对社会公众关注时,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应急沟通机制,主动通过权威媒体、官方平台发布真实信息,多渠道动态更新事件进展,提供透明信息以稳定公众情绪;而事后重建师生对学校管理的信心,则需依托思政教育,全面传递信息、兼顾师生需求,促进相互理解。

(图三:团队成员与周老师深度交流)
本次赴江苏大学调研通过深度访谈,团队成员系统学习了高校舆情治理的方法:“黄金4小时”联动处理机制化解危机、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前置防控、“思政引导”信任重建路径。团队收获三大实效认知——舆情处置重在快速协同、预防之本在于日常疏导、信任根基源于诉求闭环。此次实践不仅锤炼了团队成员的沟通协作能力,也为高校舆情治理提供了可宝贵的经验与处理对策。期待后续将成果转化为《高校网络舆情防控指南》,服务高校网络生态建设,助力高校学生在清朗的网络环境中成长成才。
(图四:访谈结束与周老师合影)
2025年7月4日
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通讯人:张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