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石中藏韵,云端传承:浙江青年走进鸡血石直播间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7月8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杭州市临安区,深入探访鸡血石直播行业,与两位不同年龄段的资深从业者——00后主播汪林涛和90后主播汪林莉,展开了一场关于非遗传承与直播创新的深度对话。此次调研旨在了解鸡血石直播的现状、挑战与创新,探索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路径。
当非遗遇上直播:千年石艺走进“云端”
鸡血石,作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因其鲜红如鸡血般的色泽和温润如玉的质地,被誉为“印石皇后”,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面对消费市场的年轻化与数字化趋势,传统销售模式逐渐式微,如何让这一古老技艺走进大众视野,成为非遗传承的新课题。

直播电商的兴起,为鸡血石打开了新的传播窗口。00后主播汪林涛,虽年纪轻轻,却已在鸡血石直播领域深耕多年。他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灵活应变,迅速在直播行业中崭露头角。他向调研团介绍了鸡血石的鉴赏要点。他指出,鸡血石的价值主要由“血色、底地、冻地”三方面决定:血色越浓越满,价值越高;底地分为软底与硬底,软底更为珍贵;冻地则以通透为佳,若血色分布均匀,则极为罕见。

“现在昌化鸡血石产量极少,软底更是难得一见,硬底相对多一些,也更适合入门收藏。”汪林涛说道。
一口价、福利款:直播间的“新玩法”
在直播形式上,汪林涛不断创新。他采用“一口价上车”的方式,直接给出最低价,简化购买流程,提升观众体验。“我们不玩虚的,直接最低价上车,让观众买得明白、买得放心。”这种透明、高效的直播方式,赢得了大量粉丝的信任与支持。

而另一位主播汪林莉,作为90后的中坚力量,则展现出更为沉稳与细腻的风格。她从零起步,靠着父亲的口传心授和自己的不断实践,逐步成长为一名专业主播。她坦言:“刚开始我连石头软硬都分不清,只能一枚一枚试,用刀刻、用手摸,慢慢才摸出门道。”

她的直播间则以“福利款”开场,先用价格亲民的产品吸引新用户,再逐步引入高端藏品,层层递进,精准把握观众心理。“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以低成本接触鸡血石,慢慢了解它的美,再逐步深入。”
诚信为石,品质为印:直播间里的“匠心精神”
在鸡血石直播行业,诚信与品质是立足之本。汪林莉始终坚持如实告知产地、质地等信息,绝不以次充好。“我们每一枚印章都是镜面抛光,做工精致,客户收到货后自然会感受到我们的用心。”

汪林涛也在直播中不断普及鸡血石的保养知识,如避免暴晒、防止磕碰等,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保护这份“红色的瑰宝”。“很多买家不了解,阳光一晒,血色就会变暗,失去光泽。我们希望通过直播,不仅卖出石头,更传递文化。

青年视角:非遗传承的“数字新篇”
此次调研让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直播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调研团成员吴莹莹表示:“我们原本对鸡血石了解不多,但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我们看到了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直播间不仅是卖货的地方,更是讲故事、传文化的舞台。”

她补充道:“汪林涛和汪林莉老师用他们的专业和热情,让鸡血石这门古老技艺在年轻人中‘活’了起来。这种代际接力、文化共融的模式,正是非遗传承的希望所在。”
石上生花,未来可期
鸡血石直播的兴起,是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缩影。它不仅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了解、参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路径。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模式的加入,鸡血石这一“国之瑰宝”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石上生花,云端传承。非遗不老,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讲述它的故事。




 
作者:水熠珂    来源:鸡血石上话传承 代际接力守匠心——人文艺术学院赴杭州市临安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医心向甬” 实践团队探秘宁波帮博物馆:解码文化地标与时代共振的创新路径
  • 浙江工商大学初“芯”智治实践团以AI科技深耕松阳县乡村教育
  • 涞滩河畔“青”风拂 志愿身影护碧波——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钩深索隐”志愿团开展“河
  • 石中藏韵,云端传承:浙江青年走进鸡血石直播间
  • 访冀鲁豫纪念馆忆烽火岁月,承红色基因绘青春华章
  • 探秘万花筒里的科学世界
  • 广东科技学院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办实事,贴近群众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