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一、实践基本情况
(一)实践目的
本次参观烈士陵园的暑期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亲身走进烈士陵园这一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场所,深切缅怀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近距离感受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展现出的坚定信念、无畏勇气与崇高气节。同时,借助瞻仰烈士纪念碑、聆听英雄事迹、参观烈士纪念馆等具体环节,深入学习革命历史知识,厘清先烈们为理想信念奋斗的历程,理解今天的和平生活与幸福时光来之不易,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此外,通过与先烈精神的对话,引导自身将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内化为成长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以先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实践时间
2025.6.27-2025.7.3
(三)实践地点
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
二、实践过程
(一)前期准备
团队成员分工查阅了烈士陵园的建园历史、安葬烈士的主要事迹如所属革命时期、参与的重大战役、突出贡献等,重点整理了 3-5 位具有代表性的烈士生平故事,通过纪录片、历史书籍、地方党史网站等渠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避免参观时仅停留在 “走马观花” 层面。同时,提前了解陵园的建筑布局和纪念活动传统,为制定参观路线和环节提供依据。
(二)物资与方案筹备
物资准备:统一购置白色菊花(用于献花仪式)、笔记本和签字笔(用于记录感悟)、相机或手机(用于拍摄史料展品、记录现场瞬间,注意提前确认陵园是否允许拍照及相关禁忌);设计并打印《烈士精神感悟问卷》(含 10-15 个问题,涵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参观期待等),供团队成员参观后填写汇总。
流程方案:结合陵园开放时间和展区分布,制定详细的 3 小时参观流程,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指定专人负责流程引导和安全提醒,确保活动庄重、有序。
(三)团队动员与分工
实践前召开动员会议,强调陵园参观的严肃性和纪律要求,明确各成员职责:2 人负责收集整理烈士史料并在参观时进行补充讲解,1 人负责拍摄和记录活动过程,1 人负责协调与陵园管理方的沟通,确保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最大化发挥实践效果。
三、实践成果
(一)知识与技能提升
通过瞻仰烈士纪念碑、聆听英雄事迹,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挺身而出的无畏精神。在烈士墓区,大家凝视着一座座墓碑上的名字与生卒年月,不少年轻烈士牺牲时年仅二十出头,这种 “以生命赴使命” 的担当让成员们深受震撼。参观后填写的《烈士精神感悟问卷》显示,90% 的成员表示对 “爱国”“奉献” 的理解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认知,85% 的人明确表示将以先烈为榜样,在学习中践行责任担当。
图一 团队合照
图二 实践过程
图三 献花志愿服务
五、总结与展望本次参观烈士陵园的暑期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之旅,更是一场直抵心灵的精神叩问。从前期对烈士事迹的史料搜集,到实地瞻仰纪念碑、聆听英雄故事,再到后期对实践成果的整理与分享,每一个环节都让团队成员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对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有了更为具象的认知。
在陵园的肃穆氛围中,那些镌刻在墓碑上的名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 他们或许是正值青春的战士,或许是舍家为国的将领,却都在民族危难之际选择了挺身而出。这种 “苟利国家生死以” 的担当,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今日的和平与安宁,是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就的道路。实践中整理的《XX 烈士陵园烈士事迹集锦》,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留存,更成为我们日后重温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载体。
团队协作的过程同样令人难忘。从分工搜集资料到共同设计参观流程,从现场的默契配合到后期的素材汇总,每一位成员都在实践中提升了沟通协调与责任担当能力。而通过校园公众号、班级分享会等渠道传播红色故事的尝试,也让我们意识到,传承先烈精神不仅是个人的内心感悟,更应成为青年群体的共同使命。
此次实践并非终点,而是践行初心的起点。未来,我们将带着对先烈的缅怀与敬意,把在实践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以更踏实的态度面对学业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社会服务,努力成为让先烈们放心的新时代青年,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