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命运共同体——播撒守护家园的纯真种子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7月10日,我们团队开展《有趣的影子与共同的家园》主题课程,吴梦含老师以“影子”为纽带,巧妙串联“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结合夏县本土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感知中深化对“共生共荣、团结一心”的理解。

  课程中,吴老师以“影子与物体形影不离”为喻,阐释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就像夏县的禹王坪与涑水河相互滋养,我们与地球、与身边的人也紧密相连。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大家庭,56 个民族如同影子与光,相依相存、不可分割。”她特意讲述了夏县本地“大禹治水”的传说:“远古时期,大禹带领各族民众疏堵结合治理水患,正是靠着团结一心,才让华夏大地迎来安宁。这种共克时艰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孩子们听得入神,纷纷举手分享家乡的故事:“我爷爷说,我们夏县的裴介镇,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大家一起种棉花、编箩筐!”

  在 “守护共同家园” 环节,吴老师将夏县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守护相结合:“我们脚下的禹王城遗址、司马光祠,是各族先辈共同留下的财富;如今的泗交林海、瑶台美景,需要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就像影子守护着光,我们也要守护好这份‘共有的家底’。”她展示了夏县非遗“布艺老虎”的图片:“看,这老虎身上的彩色条纹,就像各民族的文化交织在一起,既鲜艳又和谐。”

  活动尾声,孩子们以 “中华民族一家亲,共护美丽家园” 为主题创作绘画。有的孩子画了各民族小朋友在禹王像前携手种树,有的画了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孩子共同修补司马光祠的城墙,还有的用夏县特有的 “山楂红”“麦浪金” 为画面上色,用稚嫩笔触勾勒出“团结守家园”的纯真愿景。

  此次课程将宏大理念融入本土文化与生活场景,让“两个共同体”意识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未来我们将持续挖掘夏县“华夏第一都”的文化底蕴,通过研学、非遗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从家乡历史中感悟团结力量,从小树立“共护家园、共创未来”的责任意识。

作者:吴梦含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非遗新青年】当青春邂逅红安大布:一场跨越千年的纺织对话——武汉晴川学院“将星启航”暑
  • 红船启航地的历史革命传承——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红色历史观察
  • 助力“百千万工程”| 青春赋能电商路,良美实干促增收
  • 寻访忻口战役遗址,传承民族团结精神
  •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忻口战役’的民族团结精神实践
  • 社会实践 2025-07-14
  • 趣学致知,健康急救心中记
  • 趣学致知,健康急救心中记
  • 2025年7月8日,厦门医学院博爱乡暖,芋田一厦博爱禾力实践队在田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趣味小游戏。
  • 社会实践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