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为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汤”技艺,探索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路径。2025年7月11日,烟台理工学院薪传实践队前往青岛城阳区,在张氏面塑传承人张世建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交流学习。
张世建老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汤”第三代传人,在面塑领域成就斐然。其2023年作品荣登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2024年亮相北京新华社,更是龙年、蛇年山东春晚面塑吉祥物制作者,在业内和社会上都有广泛影响力。

图为面塑老师向薪传社会实践队展示的面塑作品。姜晓倩 供图
面塑技艺自汉代萌芽,历经千年传承,以丰富多样的造型和地域特色承载民俗风情、传统故事与美好寓意,是中华民族非遗文化宝库中兼具艺术价值与精神传承意义的瑰宝。

图片为面塑老师向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介绍制作面塑的相关材料。姜晓倩 供图
活动伊始,张世建老师向实践队队员们展示了众多面塑作品,“面塑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有独特的故事。”张世建向队员们介绍道。队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对制作材料、工艺技巧和创作灵感等方面表现出浓厚兴趣。

图片为面塑老师向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讲解面塑工艺技巧。姜晓倩 供图

图为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近距离观察面塑技巧手法。柳程航 供图
随后,进入面塑制作实操环节。张世建老师亲自示范,从揉面、调色到塑形,一步步耐心讲解。然后由队员们动手尝试,在张世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逐渐掌握了技巧,捏出的面塑有模有样。在制作过程中,队员们还结合现代元素,与张世建老师探讨创新面塑造型和表现形式,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

图片为面塑老师亲自指导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进行制作。柳程航 供图

图片为面塑老师亲自指导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进行制作。柳程航 供图

图片为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正在进行面塑制作。石子昕 供图

图片为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在面塑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制作。柳程航 供图
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时,薪传实践队与张世建老师就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张世建老师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鼓励队员们积极参与非遗文化传播。

图为薪传社会实践队队员与各位指导老师合影留念。石子昕 供图
此次烟台理工学院薪传社会实践队赴青岛城阳区学习非遗面塑,不仅让队员们亲身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在实践中学习传承技艺,为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播和发展搭建了桥梁。相信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非遗文化将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通讯员李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