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承嘱托伟业,擎时代担当——洛轴工匠的创新坚守与极致追求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承嘱托伟业,擎时代担当——洛轴工匠的创新坚守与极致追求
  2025 年 7 月 4 日,“承嘱托伟业,擎时代担当” 青年宣讲团走进洛阳轴承集团(简称 “洛轴”),在机器的嗡鸣与金属的光泽中,探寻大国工匠在坚守与突破中铸就的品质传奇。
精益求精:毫米间的极致坚守
  在风电轴承生产车间,全国劳模李主任的讲解揭开了品质把控的密码。从原材料锻造到成品检测,每一个环节都被拆解为可量化的标准:热处理温度必须稳定在 ±2℃区间,多一分则材质过脆,少一毫则硬度不足;装配时的钢珠嵌入公差需控制在 0.01 毫米内,相当于两张 A4 纸的厚度。一线工人在装配区的专注操作,将这些冰冷的数字转化为生动的实践 —— 他们的手指仿佛带着 “微米级触感”,仅凭手感就能感知零件配合的松紧度,这种 “肌肉记忆” 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重复训练与对标准的绝对敬畏。
 
上图为工人正在一丝不苟的工作 王欣悦摄
  机械加工车间里,磨床与轴承的每一次接触都堪称 “微观手术”。王欣悦镜头下的加工局部图显示,砂轮切削的痕迹精确到微米级,这是确保轴承旋转精度达 0.001 毫米的关键。要知道,当轴承以每分钟 3000 转的速度运行时,0.01 毫米的误差就会引发剧烈振动,而洛轴的磨工们能将误差锁定在 3 微米内,这份精准,让产品在高铁、风电等极端工况下仍能保持稳定。
敢破敢立:逆境中的创新突围
  铁路厂区的生产线,镌刻着洛轴人挑战极限的印记。作为国家高铁轴承项目的核心参与者,这里承担着国内半数以上高铁轴承的研发与生产任务。面对高铁轴承 “高速、重载、长寿命” 的世界级难题,技术团队独创 “阶梯式磨削工艺”,通过七道递进式打磨工序,将轴承寿命从 150 万公里提升至 300 万公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今,这些轴承不仅供给中国中车,更走进西门子等国际企业的供应链,改写了高端轴承依赖进口的历史。
 
上图为机械加工局部图 王欣悦摄
  即便在市场环境承压时,洛轴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为解决极端环境下的防锈难题,他们顶住成本压力,引入高成本气象防锈带 —— 这种材料能在 - 40℃至 60℃的温差中形成致密保护膜,使轴承五年内无锈蚀风险,成本虽比普通材料高 3 倍,却为产品赢得了全球市场的信任。“别人减配时我们加码,不是固执,是知道技术壁垒必须靠真功夫打破。” 技术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创新背后的清醒认知。
精神传承:从车间到青年心中的火种
  宣讲团成员在观察生产过程时,注意到一个细节:每个工位旁都挂着 “质量追溯卡”,记录着操作者姓名、加工时间与检测数据,这张卡片从毛坯到成品全程跟随,如同工匠对产品的 “终身承诺”。在合影留念时,“重走关怀路 筑梦新轴芯” 的横幅下,青年们的眼神里多了份笃定 —— 他们看到的不仅是精密的轴承,更是一种精神:以 “一辈子磨好一个轴承” 的坚守打底,以 “敢啃硬骨头” 的创新破局,这正是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解。
 
上图为活动留影 王欣悦摄
  洛轴的实践证明,工匠精神从不是故步自封的保守,而是以极致为基、以创新为翼的持续精进。这种精神,正通过青年宣讲团的脚步,从生产车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岗位上,以坚守托举责任,以创新开拓未来。
 
作者:任睿男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闻鼓学舞忆古芳
  • 闻鼓学舞忆古芳
  • 2025年7月2日,安徽巢湖学院“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红色艺术实践队走进滁州凤阳县文化馆,开展凤阳花鼓非遗文化调研。队员们通过展
  • 社会实践 2025-07-16
  •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青衿植志实践服务团专访青岛联合利农进出口有限公司创始人姜彦全。
  • “绿色轨迹”社会实践团队赴济南开展轨道交通站点调研
  • 实践进行时丨智慧营建传古韵,绿染商山焕新颜:长安大学实践队赴陕西商洛柞水县药王堂村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