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青韵探有机,敕勒歌行访德海——北林学子乌兰察布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塞上青韵探有机,敕勒歌行访德海——北林学子乌兰察布实践纪实
2025年暑假,北京林业大学“青声传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火热开展,引领青年学子探寻当代生态创新之路。7月11日至13日,“塞上青韵,敕勒歌行”实践团深入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腹地,走进德海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地参观、深度访谈,解码有机农业如何为草原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绿色方案。
参观工厂
7月11日,实践团参观了德海公司的白瓜子加工基地。德海农业向团队成员们完整展示了白瓜子的现代化生产流程。
在自动化加工车间,专业团队严格执行有机标准,从原料清洗、筛选到成品包装全程把控品质。
随后,团队参观了仓储设施,仓储系统确保产品新鲜度,完善物流网络实现高效配送。
在贸易展示区,团队成员了解到公司通过中欧班列将优质白瓜子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质品种,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这种“种植-加工-贸易”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展现了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
种植基地实地考察
7月12日,实践团深入德海白瓜子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考察。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了解到该公司严格遵循“种一休一”轮作制度,休耕区会种植苜蓿、豆类等,为土壤固氮,从而使土地始终保持“生命力”。在乌兰察布,水资源短缺,因此田间铺设了以色列智能滴灌系统实现精准灌溉,这样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让白瓜子“喝饱”了水。作为有机农业,基地内随处可见防虫网和赤眼蜂释放点,技术人员介绍这是替代农药的生物防治措施。团队成员亲手触摸了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其松软度与周边传统耕地形成鲜明对比。一位随行的牧民员工表示:“以前放牧时草场年年退化,现在公司的有机种植反而让蚯蚓回来了。”这片践行“土地生命力恢复系统”的基地,生动诠释了有机农业的科学内涵。
采访
7月13日,实践团专访了乌兰察布德海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员工。团员们从采访中深刻感受到了德海人对土地深沉的爱,对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社会的责任。
有机是守护草原的良心选择
虽然,走有机这条路初期投入大、见效慢、标准严苛,但为了草原的长期发展,这是值得的。董事长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是这片草原的‘守护者’,而不是‘索取者’。我们与这片土地是一种‘共生关系’,它养育了我们,我们就有责任去滋养和恢复它。”
构建“土地生命力恢复系统”践行有机承诺
德海严格实行“种一休一”轮作制,通过种植固氮作物和休耕恢复地力;将加工残渣与牧民牛羊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实现“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生态循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释放益虫、种植驱虫植物,建立农田生态平衡。这套系统使土壤有机质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
德海农业践行双重责任
国际层面,通过欧盟、美国有机认证打造中国农产品国际名片;社区层面,以“产业转型+订单农业+生态循环”三大模式带动牧民增收,共建草原生态。团员采访了牧民转型代表王大哥,从传统放牧到熟练操作百万级GPS播种机,收入翻番的同时,更以新农人身份为荣。
以“绿色标准”破局有机农业挑战
面对价值传递与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德海农业将“生态”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智慧农业提升韧性,打造国际有机标杆。“我们要让每粒白瓜子都承载草原的生态承诺,证明商业向善的力量。”董事长表示。未来将重点培育沃土、新农人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德海农业以科技赋能生态,用责任守护草原,探索出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北林学子将带着这份绿色启示,继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让青春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绽放光彩。塞上青韵悠长,敕勒歌行未央,这场关于绿色未来的对话,仍在继续......
作者:高欣雨 来源:网络公开资料、实践队成员履历及实拍照片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十堰京中实验学校开课堂,净水科普护绿行
- 2025年7月8日,湖北医药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只此青绿”暑期实践队在十堰京中实验学校开展“守护丹江水库”主题活动。通过讲解水库生态知
- 社会实践 2025-07-17
- 一丢书屋开新篇,水保科普润童心
- 2025年7月8日,湖北医药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只此青绿”暑期实践队在一丢书屋开展水生态保护主题活动。通过PPT讲解丹江口水库知识、带领
- 社会实践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