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至7月17日,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院青衿植志赴青岛实践服务团,专访了多位在青岛发展的农科类专业校友。他们中既有自主创业的行业精英,也有深耕职场的专业人士,分享的创业与就业经验,为学弟学妹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参考。
在创业领域,青岛联合利农植保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姜彦全学长是99级植保系校友,他的职业轨迹与专业深度绑定。从本科植物保护到研究生植物病理专业,再到投身农药、农资行业,他的每一步都围绕专业展开。谈及选择在青岛创业的原因,他表示,山东是农业大省,青岛作为山东农业龙头,农资企业集中,且离家较近,加上政府提供的免房租等政策支持,让这里成为创业的理想之地。创业路上,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迈出第一步,要跳出打工的舒适区,而启动资金、团队搭建等挑战,核心也在于“敢不敢开始”。他还提到,公司研发中心设在青岛农业大学东门的智慧谷,与母校老师有技术合作,母校在研发环节给予了很大帮助。对于学弟学妹,他建议学好专业知识、考取四六级证书,同时维护好同学和师生关系,因为资源和人脉在行业发展中至关重要。
青岛城市农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杨铭鑫学姐,其公司业务聚焦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产品研发试验和农业科普教育三大方向。她选择在城阳区创业,看重的是这里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既能开展传统农业生产,又能发展都市农业项目;同时,2019年入驻青岛国际农业生命智慧谷园区时,享受了三年的免房租等创业扶持政策,城阳区对人才的包容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让她安心扎根。创业前,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她坦言,创业最大的挑战是要适应24小时工作制,承担所有风险和决策压力,但能兼顾家庭和工作让她觉得值得。母校在技术、研发和人才方面的支持让她受益匪浅,公司很多员工都是农大毕业生,专业对口且上手快。她建议学弟学妹先就业积累2-3年经验,夯实专业基础,多参与实验室项目,关注生物农药、智慧农业等未来趋势,善用学校提供的创业支持。
职场方面,各位校友也分享了各自的经历与感悟。青岛森屿山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王荣梓学姐建议,若不考研,大四上学期就要开始找工作,可利用学校春招秋招、招聘软件等渠道,留在青岛要对比各城市就业补贴政策,尽早选定单位锻炼面试技巧。青岛海大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姜洋学长从2024年3月开始找工作,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公众号及校园招聘会等渠道,最终入职青岛的生物公司。他认为,工作初期最大的挑战是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角色转变,需要自主解决问题,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立足职场的关键。瑞克斯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杨丽娟学姐本科种子专业、植物病理专业研究生,她分享自身职业经历,毕业放弃外贸工作机会考研就读研究生,后因想了解农业一线与农民生产实际进入外企农药公司实习留任做农药销售推广,在做销售时积累田间实验示范推广、病虫害等知识,在匹配自身能力经验知识后,经两轮面试成功入职瑞克斯旺,成为植物病理实验专员,从销售转型科研岗位。她借此说明,好工作并非一开始就有,要坚定目标,随形势调整,找工作可先上网找资源,再匹配自身与用人单位需求,精心准备方能成功,也体现农科专业学生职业选择受现实影响,以及个人探索职业方向、实现转型的过程。
曾在市场部担任产品专员的李恒校友,毕业前就通过学校招聘会、老师推荐等渠道找到工作。他选择留在青岛,是因为家在烟台离得近,在青岛求学七年较熟悉,且专业机会多、政策利好。工作初期,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身份转变,从轻松的学习氛围到需独自调整工作困难和情绪,他通过寻求前辈帮助逐步适应。如今因转型需要重新找工作,他建议学弟学妹明确职业目标,提前提升自己以符合公司需求。
山东旺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滕绍林总监,职业发展与青岛紧密相连。他认为青岛作为准一线城市,在眼界、社会认知及职业发展上助力很大,农业行业近十年在国家重视下发展迅速。青岛的化工园开发及相关政策支持,为企业和个人发展提供了便利。他建议年轻人加强自身学习,尽早定居,提升专业技能。
在青岛银行工作的陈泽宇校友,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老师推荐等数字化渠道找到工作。因家庭原因,城市宜居,住房补贴、人才公寓等政策留在青岛。工作初期,他面临规章制度严谨、与同事客户相处等困难,他建议学弟学妹做好人生规划,趁早准备,多参与社会活动提升综合素质,重视人脉资源。
此次专访,多位校友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在青岛创业就业的经验,为高校农科类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激励着他们规划未来,在青岛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