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琉璃志愿行,传承新赋能——琉光溢彩调研团琉璃陶瓷博物馆志愿服务侧记

发布时间:2025-07-26     阅读
琉璃志愿行,传承新赋能——琉光溢彩调研团琉璃陶瓷博物馆志愿服务侧记

     7月20日,山东大学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琉光溢彩调研团走进淄博琉璃陶瓷博物馆,以志愿服务为桥梁,深度参与文化传播。团队提前与博物馆沟通确定服务内容,明确采访调研、讲解培训、VR协助等核心任务,并对成员进行细致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实践中,成员们既当服务者,又做调研者,更成文化传播的探索者,为琉璃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活动伊始,团队聚焦琉璃文化传播现状,开展游客采访调研。面对“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博物馆”的问题,一位游客分享道:“短视频平台上网友的分享太‘圈粉’!精美的琉璃作品、热闹的评论区,让我专程把这里列入旅行计划。”这一反馈,直观展现了新媒体传播对文化引流的强大助力。谈及参观收获,有游客感慨:“从古代到现代的琉璃作品,让我直观触摸到历史脉络;吹制、塑形等工艺讲解,更让我读懂匠人的坚守。”游客的共鸣,印证了博物馆作为文化载体的价值。而在“如何更好推广琉璃文化”的讨论中,游客们提出诸多“接地气”的建议,主张“线上互动+体验活动”双轨并行:在社交媒体开展知识问答、设计征集,激发大众参与热情;推出手工体验项目,让游客亲手捏制、上色,加深对琉璃文化的印象。这些来自大众的智慧,为琉璃文化传播打开了新思路。

图1 团队成员对游客进行采访
    志愿服务中,团队参与讲解服务培训,化身琉璃文化“临时讲解员”。成员们深入研习展品内涵:从古代琉璃的历史价值,到现代作品的创新表达,逐件梳理背后的工艺故事与文化寓意。
    培训中,大家反复打磨讲解技巧——如何用生动语言还原“吹制时匠人屏息凝神控制火候”的工艺场景,怎样以故事化表达传递“一件作品需经数十道工序”的文化温度。在“学与练”的循环中,成员们不仅吃透了展品知识,更掌握了文化传播的“钥匙”。当首次为游客讲解时,团队从琉璃的起源讲起,结合培训所学的工艺细节与趣味故事,让静态展品“活”了起来。游客们专注倾听、频频互动,这份认可让团队深知:讲解培训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为琉璃文化培养“青春代言人”。
 
图2 团队成员参与讲解培训工作
    在VR志愿服务环节,团队承担设备穿戴、摘取协助工作,却意外发现“内容短板”:现有VR体验多为通用场景,与琉璃文化关联薄弱,无法让游客通过科技深入感知非遗魅力。基于此,团队迅速展开研讨,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案:策划融合琉璃发展历史与工艺的VR短片,让游客沉浸式“见证”琉璃从原料融化到成品诞生的全过程;开发互动体验模块,模拟吹制、塑形等核心工序,让科技真正赋能文化感知。
    这一过程中,团队既是服务者,更是“问题发现者”与“方案设计者”。从察觉VR内容与琉璃文化脱节,到主动构思融合路径,体现出志愿服务不止于“体力付出”,更在于以青春视角洞察文化传承痛点,用创新思维探索破局方向。

图3团队成员在VR馆进行志愿服务
通过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成员们深刻意识到:琉璃文化传承,既需依托博物馆等线下阵地,也离不开新媒体传播的“声量”加持;既要守护传统工艺的“根”,也要用科技、体验等“新手段”激活年轻人的兴趣。此次志愿服务,让团队从“文化参观者”转变为“传承参与者”。大家在服务中锻炼了沟通、讲解、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坚定了为非遗传播出力的决心。
    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琉璃文化传播,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构思的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向博物馆反馈游客建议与VR优化思路,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线上宣传,制作科普短视频、发起话题互动,努力让更多人看见琉璃之美。在博物馆的展厅里,从古代到现代的琉璃陶瓷作品静静陈列,每一件都承载着工艺的演进与文化的沉淀;而调研团的青春身影,正为这份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让千年琉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彩。
图/闫宇哲,文/石青苗
 
作者:石青苗    来源:闫宇哲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智启匠心”志愿行:七彩课堂点亮“智造”梦,身心照护传递博爱情
  • 琉璃志愿行,传承新赋能——琉光溢彩调研团琉璃陶瓷博物馆志愿服务侧记
  • 农学院“赤帜领航兴荣邑,青衿聚力富农乡”实践服务团赴荣成市东岛刘家村、荣成市智汇人才服
  • 农学院“赤帜领航兴荣邑,青衿聚力富农乡”实践服务团赴荣成市东岛刘家村进行调研学习
  • 农学院“赤帜领航兴荣邑,青衿聚力富农乡”实践服务团前往山东省荣成市智汇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 “首义星火燃华夏,长江智浪报国心”实践团赴武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 “双院联动践初心,械材赋能拓职路”实践团走进华阳汽车变速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