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烟台大学窑火琉光实践队:颜神古镇访琉璃 大观园中觅琉璃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汪春曼

  2025年7月27日,窑火琉光实践队前往颜神古镇和博山琉璃大观园,通过参观访问和采访调查,了解琉璃这一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公众认知及市场消费情况,同时探寻其与同为非遗的鲁派内画的文化关联,进一步向公众宣传这些传统非遗知识。

  当日上午,实践队先在颜神古镇的琉璃剧场观看琉璃制作表演。博山琉璃工艺大师朱老师利用手中的料棒将琉璃原料从化料炉中取出,刚出炉的原料可在抖动时滴落,随室温下降逐渐坚硬。随后展示的热成型吹制工艺中,小镊子一拉一捻塑造出的天鹅脖颈,与鲁派内画艺人运笔的提按转折一样,藏着非遗技艺对“分寸”的极致把控;用吹杆吹入气息、借旧报纸塑形的盘子,其冷却前的精准操作,恰似内画逆向运笔时“一气呵成”的功夫,都是非遗传承中“千锤百炼”的体现。采访中得知,匠人们在琉璃创作上的严谨——从原料配比对力度掌控的亲力亲为与精益求精,正是琉璃与鲁派内画这两项非遗共通的传承底色。

  表演结束后,队员们在颜神古镇参观,了解各店铺销售情况,采购小礼物之余,对游客、店铺进行采访和问卷发放。发现不少店铺同时陈列着琉璃摆件与鲁派内画瓶,两项非遗在光影中相映:琉璃的通透衬得内画笔触更细腻,内画的意境为琉璃添了人文温度,大众对两者“火中取物”与“壶中藏景”的巧思同样惊叹,共同构成博山非遗的吸引力。

  下午,实践队到达博山琉璃大观园,这里陶瓷、琉璃作品琳琅满目且价格实惠。队员们与店铺访谈时发现,许多琉璃器皿正是鲁派内画的载体,内画的题材创新又反哺琉璃设计,形成“器以载画,画因器传”的非遗互动。商家介绍时也常将两者结合,既讲琉璃的非遗特性,也谈内画的流派内涵,让消费者更易理解传统工艺价值。

  此次活动中,队员们在交流中更深刻了解了琉璃工艺及大众需求,也明晰了其与鲁派内画的共生关系。这两项非遗,一为“火与土”的淬炼,一为“笔与心”的勾勒,共同承载着博山文化基因。它们的互促互进,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路径,更揭示出传统非遗在当代的生命力所在——以关联为纽带,让技艺在融合中持续传递文化根脉。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探秘微小世界,守护健康生活
  • 2025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微观万象”实践团开展为期9天的微生物科普专项行动,通过“专家智库,创意科普,精准调
  • 社会实践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