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窑火琉光实践队走进淄博领尚琉璃文创园与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通过实地观摩、亲手体验与大师访谈,深入探寻琉璃与鲁派内画两项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揭示二者在材质、技艺与文化层面的深度联结。
当日上午,实践队在领尚琉璃文创园见证了琉璃工艺的神奇:匠人经吹制、塑形、冷却等工序,将熔融琉璃料转化为形态各异的精美器具。高温淬炼下的琉璃不仅以剔透质感成为独立艺术品,更因其独特的材质特性,成为鲁派内画的核心载体——展区内代表性的“鸡油黄”琉璃是淄博艺术的代表,在各大重要场合都有展出,这一色彩融入了匠人的智慧,他们将黄金融入其中,以温润色泽与细腻质感,常被选为内画高端瓶器,实现“器”与“艺”的双重呈现。
下午,实践队在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聚焦鲁派内画技艺。现场观摩中,王亮老师傅以笔尖在琉璃瓶内反向运笔,数分钟内便勾勒出灵动蝈蝈,让队员直观感受“以器载艺”的精妙:琉璃的通透为内画提供了独特创作空间,而内画的精微笔触则为琉璃赋予了文化灵魂。队员们尝试创作时,因手抖、视线受限等难题,深刻体会到这项技艺对画师与琉璃材质契合度的极高要求。
在与张路华大师的访谈中,他提到当沉浸在这份艺术中时,他会格外的心安,他曾坦言年轻时为了在内画时不手抖他们会把自己的手咬肿,对于他们来说鲁派内画不是一份简单的营生,这是生命的意义且高于生命。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鲁派内画的发展始终与琉璃工艺相辅相成:琉璃器型创新推动内画题材拓展,内画艺术表达则丰富了琉璃的文化内涵。这种共生关系,成为淄博非遗文化传承的鲜明特征。
此次实践活动展现出,琉璃以“形”为基、内画以“艺”为魂,两项技艺在传承中相互滋养,共同构成传统文化延续的鲜活样本。实践队表示,将持续传播所见所感,助力非遗技艺在协同创新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