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9时40分,长安大学“海丝材韵·闽疆探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七人走进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千年航海遗珍中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条由科技、贸易与文明编织的蓝色纽带穿越千年,在材料学子的显微镜下苏醒重生。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作为海丝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馆内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以及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呈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从兴起、繁荣到持续发展的历程。实践团队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区。从古代航海器具、精美绝伦的丝绸瓷器,到记录贸易往来的文献资料,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借助多媒体展示,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海丝贸易的主要商品、航线分布以及贸易城市的兴衰变迁,深刻认识到海上丝绸之路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围绕“海丝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结合自身材料学专业知识,团队成员也对船体和涂层抗腐蚀、航海中传播的金属工艺及陶瓷材料仔细学习探讨,专家们对团队成员的思考和见解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专业角度为大家答疑解惑,进一步拓宽了团队成员视野。
本次实践不仅丰富了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认知,更让团队成员深刻领悟到传承和弘扬海丝文化的重要性与使命感。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把此次实践成果转化为具体宣传作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更多人传播海丝文化,为推动海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