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力汇流:华侨大学政管学子赴南安侨乡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2025年6月23日,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侨力汇流团队前往南安开展社会调查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王焕芝、王郝京两位老师统筹指导,谢金鹏、赵长郑、黎馨等8位同学负责具体实践事项。团队首先前往南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进行2025年“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福建南安营的宣传拍摄工作,并就此开展相关社会调查。寻根之旅系列活动以“文化浸润+情感唤醒”为双引擎,构建了海外华裔青少年认知祖(籍)国的独特路径。其不仅巩固了华裔新生代的身份认同,也为华裔新生代参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小切口、深渗透”的实践范式,成为凝聚侨心侨力的重要纽带。
此外,团队受邀一起参与华裔新生代中华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齐志女士,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各级侨联代表,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等单位、机构出席本次座谈会。本次座谈会深入探讨了海外华文教育、文化交流和家庭传承的重要性,强调了寻根之旅夏令营、侨联活动和奖学金项目在促进华裔新生代了解中华文化、传承家族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在座谈会中深入了解了团队成员工作情况,重点强调要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创新活力以及侨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传递中国声音,并对“侨力汇流”团队的阶段性成果给予高度肯定,鼓励团队成员再接再厉,发挥青年力量助力中华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迈上新台阶。
实践调研第二站,团队跟随夏令营走进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讲解员以近代华侨在东南亚的奋斗历程为主线,系统梳理华侨华人海外创业与桑梓情怀的历史脉络,深入阐释不同历史时期侨胞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及其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经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团队与夏令营营员们不仅深切体会到老一辈华侨华人海外创业的艰辛,更深刻感悟到侨胞与祖国休戚与共的赤子情怀。
实践调研第三站,团队一行前往南安市人才之家,与福建省人大代表黄云云女士(新加坡归侨)及陈钰鑫先生(南安市美林街道街道纪工委书记;曾任南安市侨联副主席)就引才聚智主题进行专题访谈。访谈指出,当前海外华侨华人返乡投资创业的意愿呈逐年递减趋势,对此政府及相关部门正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策红利、强化情感纽带等举措汇聚侨智侨力,形成助力南安市现代化建设的协同效应。
实践调研第四站,团队一行来到南安高甲戏户外博物馆岑兜村,与岑兜村村党委副书记洪天来先生进行专题访谈,探讨侨力量对闽南高甲戏传播传承与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其指出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高甲戏剧团的交流学习,是传播传承高甲戏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积极推动高甲戏“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此次实践调研,不仅深化了团队成员对高甲戏的艺术认知与文化理解,更强化了对侨捐、侨资等侨界力量在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认知。
实践调研第五站,团队来到南安水头镇海联创业园的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依次参观了自然馆、人类馆、石材艺术馆与现代产业馆。此次参观不仅让团队深入理解了石材背后的自然科学内涵与人文历史底蕴,感受石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对南安石材产业的转型发展与绿色发展路径有了直观认识。
此次南安实践,“侨力汇流”团队循着侨脉足迹,在文化浸润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深度调研中洞察时代命题。从寻根夏令营的文化传播实践,到华侨历史博物馆的赤子情怀体悟;从引才聚智的侨务政策探讨,到高甲戏传承里的侨力赋能,再到石材产业转型中的侨乡智慧,每一站探索都在解码 “侨” 与 “国” 的深层联结。未来,团队将用青春力量架起海内外沟通之桥,让侨心与国心同频共振,共绘民族复兴的同心圆。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十年“莲动”雪域,青春播撒希望
- 本文记录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行雪莲,同心雪域”社会实践团队卓吉村分队在西藏山南市桑日县卓吉村开展的支教与志愿服务。今年是团队赴藏
- 社会实践 202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