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探泉州石刻文韵,品兼容并蓄基因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
    来源:戴习静、王嘉炜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孕育出无数凝结着海洋文明密码的石刻瑰宝。2025年7月4日,我院“潮涌闽海,和合致远”社会实践队走进泉州市江口码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泉州开元寺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悟石刻文明中蕴含的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

  实践队走进泉州的石刻世界,在承载泉州千年海上辉煌的文兴码头,队员们触摸覆满经文的宝箧印经塔,感受其坚硬刻痕记录着的泉州的繁华。这座既是航标又是信仰载体的石塔更让队员们体会到泉州兼容并蓄的基因。

图1 实践队在文兴码头合影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斑驳石刻自岁月深处走来,以沉默的语言,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海洋传奇。队员们通过观摩石刻佛像的慈悲面容,感悟航海者对安宁的祈愿。那些镌刻着蕃商与泉州本土共生轨迹的伊斯兰教经文石刻,连同面容慈悲的妈祖石刻造像,更让队员们深切领悟到先民对海上贸易平安的虔诚守望。在科技的赋能下,那些破碎碑文重焕生机,连同曾经被船员反复摩挲的妈祖衣袂一起,继续诉说着这座城市向海而兴、联通世界的壮丽篇章。

图2 实践队在观摩伊斯兰教经文石刻

  聚焦泉州石刻蕴藏的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基因,实践队成员们先后探访了开元寺、东西塔等历史遗迹。指尖轻触紫云屏上斑驳的刻痕,那些深浅不一的纹路里,仿佛还留存着宋元工匠凿刻时的温度。目光凝注“僧到赤乌”的古老字迹,,寥寥几个字却诉说着佛教东传与本土文化相遇的千年往事。队员们在这些历经千年风雨的石刻间深切地领悟其中蕴含的“和而不同”的文明智慧。

图3实践队在开元寺合影

  队员们随后走访泉州天后宫,观察青石柱上的特异纹饰,破译中式传统与异域风情之间的文明对话。同时,队员们驻足于殿中的壁画前,以笔墨丹青为媒,见证着妈祖信仰随海洋贸易远播四海的历史脚步。这些时代印记,不仅是海丝贸易的有力见证,更成为宗教信仰跨越山海、文明对话超越国界的鲜活注脚。

图4实践队在天后宫合影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深刻意识到,这些承载着千年海丝文明的石刻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这些不可再生的海丝遗迹需要我们用心守护,实践队将充分运用调研成果,积极参与石刻文化的创新传播工作,让这些镌刻在石头上的历史记忆得以永续传承,在新时代继续讲述着中国海洋文明的精彩故事。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探秘微小世界,守护健康生活
  • 2025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微观万象”实践团开展为期9天的微生物科普专项行动,通过“专家智库,创意科普,精准调
  • 社会实践 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