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以青春之力暖银龄之心——汪圩村医保调研实践心得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七月的汪圩村,蝉鸣里藏着暑气,也藏着乡村老人对晚年保障的期盼。安徽中医药大学银龄暖阳团的11名伙伴踏上这片土地时,未曾想这场调研会成为调研团青春里最滚烫的记忆——它让调研团真正读懂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深意,更让其触摸到了基层民生的温度。

初到汪圩村,调研团带着预设的调研框架:想知道老人们是否了解医保政策,报销是否顺利。可当他们逐户敲开老人的家门,才发现现实比问卷上的选项更具体。张爷爷攥着皱巴巴的报销单,反复念叨"跑了三趟镇医院,还是没弄明白哪些能报";王奶奶指着智能手机犯愁,"孩子给缴了医保,我连查余额都不会";村医李大夫则叹气,"新政策下来了,可好多老人听不懂术语,我们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是有限"。这些细碎的困惑,像细密的网,裹着老人们对"病有所医"的朴素渴望。那一刻,调研团忽然明白:调研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成为老人与政策间的"翻译官"。

于是调研团变了方式。不再是照本宣科念政策,而是蹲在田埂上、坐在灶台边,用"拉家常"的方式拆解条款:"大娘,您这高血压药,现在报销比例提高到70%,就像买东西打三折";"大爷,缴费不用跑银行,我们教您用微信上的'皖事通',点三下就成"。当王奶奶握着我的手说"这下我可算弄明白了,你们比孩子讲得还清楚"时,调研团忽然懂得,所谓"服务",不过是把专业术语变成老人能听懂的乡音,把复杂流程简化成他们能操作的步骤。

如今离开汪圩村,行李箱里装着的不仅是调研问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调研团计划整理出的"医保简化建议"和"跨越数字鸿沟方案",不是调研的终点,而是服务的起点。就像村头那棵老槐树,根系扎得越深,越能为树下的人遮风挡雨。未来,调研团想做那扎进基层的根,把短期的走访变成长期的牵挂,让银龄群体的医保之路少些坎坷,多些暖阳。

微信图片_2025-08-16_162450_734.jpg

图为团队成员发放宣传医保知识卡。蔡哲 供图

这场实践教会调研团成员的,从来不是如何完成一份报告,而是如何用青春的温度,去焐热那些被忽略的需求。因为每一份对老人的关爱,都是在为乡村的明天积蓄力量——当银龄群体有了稳稳的保障,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才会有更温暖的底色。(通讯员:蔡哲、赵浩楠、陶依娜、王缘圆、姬祥)(同为第一作者)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假期安全不容忽视,防溺防灾牢记心间
  •   7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学“地脉传星,身临旗境”志愿服务团队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加强农村儿童安全教育的号召,于成
  • 社会实践 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