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在红色足迹中赓续精神血脉 “青禾铁韵・星火传承” 社会实践队苏州二组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在红色足迹中赓续精神血脉
  “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队苏州二组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挖掘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队苏州二组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场馆研学、社区宣讲、老兵访谈等形式,在苏州大地上追寻红色印记,让铁军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场馆研学:在历史遗存中触摸烽火岁月
  苏州二组先后走进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纪念馆、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暨周达明烈士纪念馆,在实物与场景中重温抗战历史,感悟先辈信念。
  在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步枪、打满补丁的粗布军装、泛黄的作战地图,无声诉说着太湖游击队的艰苦卓绝。实践组员驻足于“冲山突围战”场景复原区,二十余名战士在万顷芦苇荡中与千余日伪军周旋二十天的史实令人震撼。当时,隐蔽的薛永辉等5人忍受着日晒雨淋、蚊叮虫咬与饥饿煎熬,皮肤浮肿溃烂却始终坚守阵地,用生命诠释了“宁死不屈”的战斗意志。馆内复原的通信船与联络站场景,生动再现了游击队依托太湖水域灵活作战的智慧,让实践组员深切体会到“军民鱼水情”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石——当地群众为游击队传递情报、运送物资,在枪林弹雨中筑起坚不可摧的后勤防线。
  7月6日,实践组员来到昆山市千灯镇的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这座由老街旧居改建的展馆,分为“永恒的记忆”与“留在记忆中的光辉形象”两大展区。在第一展区,黄桥战役中新四军以少胜多的战术示意图、天目山战役里战士们用过的刺刀,展现了敌后游击战的顽强力量;第二展区内,周达明烈士的铜像目光坚毅,1941年初春,其率领的昆青支队在谢石关村突遭袭击,8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幸存人员在群众掩护下隐匿于淀山湖芦苇荡,延续的“芦荡火种”成为军民同心的生动注脚。展馆墙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面向未来”的红色大字,深深烙印在实践组员心中。
  
  (图片内容顾静雨供图)
  二、社区宣讲:让铁军精神照亮青春成长路
  7月8日,苏州二组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涛社区,以“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将军事迹为核心,开展铁军精神宣讲活动,吸引12-17岁青少年参与,让红色基因浸润青春心灵。
  宣讲以刘老庄连82位勇士浴血奋战的视频拉开序幕,惨烈的战斗场景与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呐喊,瞬间让现场安静下来。随后,实践组员聚焦罗炳辉将军的成长轨迹:11岁因地主霸占田产怒告官府,展现出不畏强权的勇气;长征途中创下单日行军190里的奇迹,彰显坚韧不拔的意志;抗战时期发明“梅花战术”,以分散伏击、灵活穿插的策略,在金牛山、桂子山等战役中痛击日伪军,成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为让青少年直观理解军事智慧,实践组员现场演示“梅花战术”沙盘:五处伏击点呈梅花状分布,既独立作战又相互呼应,如同“捉迷藏时的迂回包抄”。结合战例解析,实践组员引导青少年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这种智慧?”有青少年说:“解题时换种思路,就像‘梅花战术’换个伏击点。”互动讨论中,“忠诚于党、勇于创新”的铁军精神与“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青春追求产生强烈共鸣。
  宣讲结束后,一名青少年在留言本上写道:“罗炳辉将军从贫农到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是在奋斗中炼成的。”实践组员通过生动讲述与创新形式,让铁军精神从历史课本走进青少年的成长语境,成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
  
  (图片内容顾静雨供图)
  三、老兵访谈:在岁月回响中汲取前行力量
  苏州二组专程拜访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朱冬生,在老人的讲述中,感受战火淬炼的忠诚与担当,让革命精神在代际对话中传承延续。
  朱冬生18岁入伍,1979年作为39师116团穿插部队成员,参与攻打387高地、164高地等战役,21天的战地生涯充满生死考验。“当时穿的衣服二十天没换,浑身发臭,”老人回忆道,“压缩饼干吃完了就挖红薯、山药,不少人拉肚子,行军时一边走一边掉眼泪。”部队穿越68公里山区时,需在夜间突破敌人火力封锁,新兵们大多只训练了20天,有的被子弹射穿心脏,有的因体力不支倒在路边,“但没人后退,心里就一个念头:把阵地拿下来。”
  当被问及战场最深刻的记忆,老人沉默片刻后说:“过一秒是一秒,回到国界的那一刻,才敢哭出来。”这句话让实践组员深切体会到胜利的沉重与和平的珍贵。此外,朱冬生还讲述了军旅生涯的日常:在驻地打井取水、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剿灭残余匪寇,五年间无论任务多艰巨,始终坚守岗位。“当兵就是要吃苦,吃苦才能保家卫国。”老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一辈军人的家国情怀。
  访谈结束后,实践组员将朱冬生的故事整理成文字,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阅读量迅速破万。有网友留言:“原来我们的和平,是他们用青春和鲜血换来的。”
  
  (图片内容顾静雨供图)
  结语
  苏州二组的系列实践活动,串联起太湖芦苇荡的战斗记忆、社区课堂的精神对话、老兵家中的岁月回响。实践组员通过挖掘红色故事、传播革命精神,深刻理解到:铁军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下的行动指南。未来,实践小队将继续行走在红色土地上,让更多人听见历史的声音,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民族复兴路上的不竭动力。(通讯员:季庆)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湖畔开营,情绪启真
  • 2025 年夏季,第十六届 “快乐传递·梦圆夏日” 夏令营开营仪式于下渚湖地区顺利开展。下渚湖游览、情绪课堂、营地观影等丰富活动依次
  • 社会实践 2025-08-22
  • 薪火相传铸匠心,共缅铁军忆峥嵘
  • 2025年7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队积极投身社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
  • 社会实践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