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青春赋能水产养殖,苏科大学子创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焕新篇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夏日炎炎,江苏南通如东县的虾塘边,迎来了一群充满活力的“新访客”——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菌临添虾”乡村振兴队的年轻学子们。他们平均年龄虽仅二十岁,却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满腔热忱,深入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一线,学习传统养殖智慧,探索新技术应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一 队伍风采

调研洞察,直击痛点

    南通,作为全国重要的南美白对虾产区,近年来因市场需求激增,部分养殖户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度分解,产生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有害气体,严重威胁着水产虾类的健康生长。面对这一挑战,“菌临添虾”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了水质污染这一核心问题,并决定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寻求解决方案。

技术革新,原位净化

    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技术实现“原位净化”的方案。这一新型生物脱氮工艺通过向养殖塘投加复合菌剂,直接降解水体中的含氮污染物,无需额外设备,尤其适合中小型养殖户推广。该技术不仅高效脱氮,还能显著降低养殖成本,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图二 技术应用原理

实验室验证,奠定基础

    早在项目筹备阶段,团队便在学校实验室搭建起微型养殖系统,模拟虾塘生态环境。经过300尾南美白对虾苗的养殖实验,团队发现投加复合菌剂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显著降低,为田间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四个月间,团队完成了3组对照实验,每日进行水质检测,积累了100组宝贵数据,充分验证了菌剂应用的可行性。

图三 模拟养殖过程

田间实践,点燃希望

    带着实验室的成果,队员们深入如东县的养虾场,与虾农面对面交流。他们不仅详细讲解了菌群协同工作的科学原理,还通过直观的实验数据图表,展示了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水质的显著差异。面对虾农们的关切和疑问,队员们耐心解答,用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生态双重效益点燃了虾农们的兴趣和希望。

乡土智慧,启迪未来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乡土智慧的魅力。老渔民的一句“清水养壳、浑水养肉”的投饵口诀,让他们意识到乡土经验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点;得知微小的亚硝酸盐氮波动就可能影响虾农半年的收成,他们更加坚定了精准调控技术的决心。目睹养殖户凌晨巡塘的背影、暴雨中抢修增氧机的艰辛,冰冷的实验数据在他们心中有了沉甸甸的温度和分量。

图四 实践过程记录

双赢之路,共筑梦想

    一周的实践结束,队员们不仅带回了污水样本和虾塘影像资料,更带走了虾农们的期盼和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灼见。指导老师的话语掷地有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是环境学科的价值所在。技术落地,才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这堂行走在乡间塘埂上的“思政课”,不仅用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描绘了新图景,更让年轻的学子们明白了知识和技术只有真正扎根田野,才能照亮希望。塘边的七月骄阳,终将淬炼出更接地气的解决方案,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责编:周云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