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石家庄铁道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技赋能非遗新生,青春书写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石家庄铁道大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数字中国战略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石家庄铁道大学“冀红数创服务队”前往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走访返乡创业青年王亚梅、体验非遗技艺、挖掘红色故事并创新宣传方式,在实践中感悟“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内涵,以青春之智、科技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图1服务队与王亚梅合影
创业故事里的乡土与传承
“一双布鞋,不仅是谋生的手艺,更是刻在北庄人骨子里的团结记忆。”在北庄村的手工布鞋工坊里,返乡创业青年王亚梅向团队成员讲述着她与“团结村”千层底布鞋的故事。
图 2服务队与王亚梅访谈交流
谈及北庄布鞋面临的挑战,王亚梅坦言,年轻消费群体更关注产品美观性与性价比,对红色文化背景敏感度较低,但通过创新设计可以增强文化认同,而传统工艺耗时耗力,如何在规模化生产中平衡工艺本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布鞋里的红色故事,仍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但看着村里老人靠纳鞋底能增收,看着‘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通过一双双布鞋传出去,就觉得值。”她的话语,让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有了更鲜活的理解:北庄布鞋不仅仅是带动民生的产业,更是承载着红色文化传承与人心凝聚的重任。
 
 3手工布鞋工坊内景 图 4北庄布鞋实拍
手工布鞋中的红色与匠心
实践途中,队员们扛着相机穿梭在街巷间,记录老艺人纳鞋底的专注神情,捕捉民宿墙上“团结就是力量”的红色标语,拍摄光伏发电板的熠熠光辉与特色民宿和绿水青山相映的画面。在村史馆里,透过珍贵史料,队员们仿佛看到北庄妇女在烽火岁月里用针线缝合的不只是布鞋,更是众志成城的信念——这里是《团结就是力量》的诞生地,更是总书记回信中“团结一心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生动实践。
 
图 5为北庄村外景拍摄
在村里老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拿起针线体验手工布鞋制作,老人叮嘱道:“麻线要勒紧,中间裹两边的凹形结构才能扎实,这是咱北庄布鞋独有的手艺。”指尖触碰着粗糙却坚韧的麻线,队员们感受着鞋底每一个针脚里藏着的智慧,当麻线在指尖穿梭时,愈发明白这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载体。
   
图 6服务队成员学习纳鞋垫
数字技术下的创新与传播
“如何让北庄故事传得更远?”带着这个思考,团队成员将实践素材转化为创新动力,着手探索破局之路。团队搭建了“北庄布鞋”数字化展示和交易平台,运用AI技术呈现红色故事并优化界面设计;借助智能设计工具进行鞋样设计,为产品创新注入新思路,使其更符合当下市场需求;团队分析对比同类直播案例,为提升北庄布鞋的直播效果提出建设性想法;同时,运营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布鞋文化故事与产品资讯,并以青年视角创作新媒体内容,让传统手艺在年轻群体中焕新活力。
实践磨砺中的青春与担当
图 7服务队在团结就是力量碑前合影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藏在王亚梅的创业故事里,绣在布鞋的针脚里,映在村民增收后的笑脸上。从触摸非遗技艺到用技术赋能文化传播,队员们见证了北庄村的发展蜕变,更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深刻内涵。正如北庄村墙上那句醒目的标语:“团结就是力量”,这份力量,既是北庄人奋斗的密码,也是新时代青年担当的指引。实践虽暂告一段落,但队员们表示将继续用所学所长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责编:周云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