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山东大学(青岛)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
“青苗支教队”和
“聊韵薪火支教队”与聊城市冠县第一中学取得联系,最终决定于8月20日——8月30日开展为期十日的支教活动,为一中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带来高考复习、心理调整等主题的经验宣讲。8月20日,迎着清晨的阳光,
“青苗支教队”和
“聊韵薪火支教队”的队员们,从全国各地汇聚聊城市冠县第一中学,正式开启支教之旅。
到达一中后,同学们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并聆听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冠县一中是我国空军飞行员的摇篮。自1997年以来,一中连续8年荣获全国中学招飞第一名,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招飞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同时,高考升学人数逐年攀升,多位优秀学生考取
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听完老师的介绍,队员们无不被一中的光辉历史感染,对接下来的支教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当天下午,队员们迎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第一次宣讲活动。

首先,
姜卡诺上台发言。他向同学们分享了地理学科的学习经验,鼓励大家仔细阅读书本细节,并构建知识体系以进行系统性答题。此外,姜同学结合个人经历,告诫大家不要因一时的低谷而妄自菲薄,也不要沉溺于暂时的满足。他强调,
高考如同一场“马拉松”,命运终将眷顾那些坚持到底的人。他还提醒大家要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铭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即使一门科目考试不理想,也不要让其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发挥。

接着,
张宗鑫带来了数学学科的经验分享。他指出,在学习数学时,应准备三类笔记本,
第一种为错题本,分门别类的整理错题,并标注原因;
第二种为知识点整理本,将课本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框架的自我整理,减少基础知识不牢丢的分数;
第三种为杂本,可将考试非智力因素、记错的公式、老师的考前叮嘱进行定义,随后进行考前记忆。

最后,
陈舒泽为同学们带来“目标与压力”主题分享。他建议大家把一个“大目标”拆分成多个“小目标”来实现——比如,把“考上理想大学”分解成“每周背30个单词”“每月攻克两个数学难点”等等,这样就比总盯着大目标踏实得多。谈到如何面对高考压力时,他引用了高中老师曾经安慰他的话:“假如所有知识点是一个箭靶,你掌握的可能是50%,而考试正好抽中了另外的50%,所以你才会考砸,因此
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检验你的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查缺补漏,这样你才能把剩余的50%全部掌握。”
队员们的第一场宣讲在全体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之后还有同学通过写纸条的形式传达自己的问题与想法,队员们均给出了全面、详细的答复。
暮色渐浓,情谊渐深。第一天的活动圆满结束。相信在接下来的九天里,队员们能为冠县学子带来更多精彩的分享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