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不仅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是无数海内外游子魂牵梦绕的祖根之地。这片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土地,以其独特的根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生长,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固始,探寻其根亲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血脉深情。
古县根深叶茂长
一、历史渊源:千年根脉,源远流长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淮河支流史河穿境而过,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其成为中原文化向东南传播的重要枢纽。这片土地的历史可追溯至夏商周时期,古为番、蓼、蒋等国封地,战国时期属楚国疆域,秦统一后纳入中央集权管辖体系。西汉初年正式置县,初名“寝县”,东汉光武帝刘秀取“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之意,更名为“固始”,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
固始的根脉基因,在多次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中得到深刻塑造。其中,唐初“开漳圣王”陈元光父子的南迁壮举尤为瞩目。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闽南地区发生“蛮獠之乱”,固始人陈政奉命率府兵三千入闽平叛,因兵力不足,其母魏敬夫人亲率固始乡勇驰援。陈政病逝后,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历经十余年征战平定叛乱。为巩固治理,陈元光奏请朝廷设立漳州,任首任刺史,他推行“劝农桑、兴学校、移风俗”的治理策略,将中原的农耕技术、科举制度、伦理规范引入闽南,使蛮荒之地渐成文明之邦。如今漳州地区仍留存的“固始巷”“陈将军祠”等遗迹,便是这段历史的鲜活见证。
唐末时期,固始人王审知三兄弟的南迁则开启了闽地开发的新篇章。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王绪率固始籍军民南下避乱,王审知与其兄王潮、王审邽随军同行。入闽后,王氏兄弟平定地方割据势力,统一福建全境,王审知被封为“闽王”。他在位期间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海外贸易,使福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同时大力推广中原文化,福州乌山的摩崖石刻中,至今仍保留着固始籍移民后裔的题咏。
据《固始县志》记载,仅唐至宋三百年间,从固始出发的南迁族群就达十余批次,累计移民人数超二十万。这些移民携带的族谱、家书、器物,成为日后寻根问祖的重要信物,而固始作为“唐人故里”的地位,也在一次次迁徙中逐渐确立。
文脉绵延育新枝
二、形成与发展:根脉相连,枝繁叶茂
固始根亲文化的形成,是中原文化与闽台及海外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晶。南迁先民在陌生的土地上,既坚守着固始的文化基因,又主动吸纳当地文化元素,创造出独特的文化形态。语言方面,闽南语中至今保留着大量固始方言词汇,如称“太阳”为“日头”、“厨房”为“灶下”,与固始方言完全一致;民俗方面,闽台地区的“元宵赏灯”“中秋博饼”等习俗,均可追溯至唐代固始的节庆传统;建筑上,闽南土楼的防御布局,与固始古代坞堡建筑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这种文化上的“同根性”,成为根亲文化最坚实的根基。
明清时期,随着闽台移民向东南亚、欧美等地拓展,固始的根脉进一步延伸至全球。菲律宾的“固始同乡会”、马来西亚的“颍川堂”、美国的“福建公所”等华人社团,均以“固始”为精神图腾,通过修订族谱、举办联谊活动维系着与祖地的联系。清乾隆年间,福建巡抚徐嗣曾(固始籍后裔)主持编纂的《闽中固始籍仕宦名录》,收录了自唐至清闽地固始籍官员836人,成为研究根亲文化的重要文献。
近年来,固始县系统性推进根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县档案馆设立“根亲文化特藏室”,整理出《颍川陈氏宗谱》《开闽王氏家乘》等300余部珍贵族谱,其中明代天启年间的《固始迁闽林氏族谱》为海内孤本;县文化局组织编撰的《固始根亲文化大典》,详尽考证了126个姓氏的迁徙轨迹。自2004年起,固始每年举办“根亲文化节”,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已出版《陈元光与开漳文化》《闽王王审知研究》等专著40余部。
在硬件建设上,固始投资5.6亿元建成占地1200亩的根亲文化园,园内“中华寻根楼”高99米,楼内陈列着移民迁徙路线图、姓氏图腾柱等展品;陈元光祖祠按照唐代建筑风格复建,内有“开漳历史壁画”“魏夫人雕像”等景观;王审知故居纪念馆则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唐末移民的艰辛历程。这些文化地标,每年吸引数十万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
桥连心系续华章
三、现代影响与传承:根亲为桥,共筑未来
在经济领域,根亲文化为固始带来了显著的发展动能。依托“唐人故里”品牌,固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2023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8亿元。由闽籍企业家投资建设的“固始闽商产业园”,已入驻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企业46家,年产值超30亿元。每年的根亲文化节期间,都会举办“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洽谈会”,2023年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额达87亿元,涉及现代农业、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在文化认同层面,根亲文化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2019年,固始与台湾彰化县共同举办“两岸共祭陈元光”活动,两岸宗亲代表500余人齐聚固始,诵读祭文、敬献花篮,央视新闻进行全程直播,引发广泛关注。固始实验中学开设“根亲文化校本课程”,编写《我们的根》教材,组织学生走访古村落、整理家族故事,让年轻一代从小建立文化认同。截至2023年,固始已与台湾新北市、福建漳州市等12个城市建立“根亲文化友好城市”关系,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近百场。
对于海外华人而言,固始是维系文化根脉的精神家园。2023年,菲律宾华裔青年代表团到访固始,在参观根亲文化园时,代表团团长、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席黄端铭感慨道:“看到族谱上清晰的迁徙记录,终于明白为什么祖辈总说‘我们的根在固始’。”近年来,固始先后在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设立“根亲文化交流中心”,协助海外华人开展族谱对接、寻亲问祖等活动,累计帮助300多个海外家庭找到祖籍地。
面向未来,固始县正规划建设“国际根亲文化研究中心”,计划与厦门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移民史、姓氏文化等领域的深度研究;同时推进“数字根亲”工程,将族谱、文物等资源数字化,搭建全球华人寻根信息平台。正如固始县委书记所说:“根亲文化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流动的血脉。我们要让这份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情感纽带、促进共同发展的桥梁纽带。”
从唐初的旌旗南指到今日的四海归心,从族谱上的寥寥数语到文化园里的生动呈现,固始的根亲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迁徙史、融合史,更承载着海内外华人对故土的眷恋、对文化的自信。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根脉仍在延续,华章正在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