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学员内蒙古草原取经 古老蒙医正骨术为战创伤救治注入新活力
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必须依靠高效、可靠的保障体系。战场救护水平,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官兵的生命安全,更是现代化军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铁骑医脉·向战而行”实践组奔赴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对蒙医正骨术在军事医学中的应用展开系统调研。暑期期间,实践组前往呼和浩特、赤峰、通辽等多地,深入探讨这一传统医学在战创伤急救与军事训练伤防治领域的独特价值与现实路径。
实践组前期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并赴上海长海医院与关节骨病外科徐卫东主任开展交流,了解到当前部队在实战化救护中仍存在便携医疗设备功能有限、官兵自救互救能力不足和偏远环境下诊断支持薄弱等问题。据此,团队创新性地将蒙医正骨术列为提升战场应急医疗能力的重要方向。
在科尔沁正骨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阿其拉吐教授的现场教学中,队员们亲身感受了蒙医“无仪器判伤、重手法复正”的独特技艺——不依赖X光设备,通过手法触摸精准定位骨折;仅凭夹板、绷带及蒙医药酒,就能实现快速复位与固定。此种简洁、高效、灵活的救治方式,特别适用于野战、舰艇、高原等特殊环境。组员刘佳乐表示,“这类技术在高寒偏远地区、舰艇舱室环境和应急作战场景中,显示出重要的军事应用潜力。”
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实践组通过跟诊与查房,系统学习了蒙医正骨“动静结合、分期调整”的学术理念与临床操作方法。该固定技术既保证了有效的制动效果,又注重调节缚带松紧与早期功能锻炼,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伤情康复。组员张涵之指出,“该方法对军事训练中常见关节伤的防护和快速恢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实践组还深入蒙药材种植基地,调研蒙医药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和加速骨愈合方面的药理机制与实际疗效。队员们认为,蒙药在伤后第一时间缓解疼痛、控制组织肿胀、促进愈合方面的优势,符合现代战救要求的“快抢、快救、快送”原则,为提升一线卫勤时效救治能力提供了传统智慧支撑。
组长阳湘君表示:“蒙医正骨术作为我们首次系统对接军事战救研究的传统技艺,不仅有助于拓展战伤救治资源,更可为推进传统医学与实战化卫勤保障融合提供新模式。接下来应加强其标准化整理和科学化验证,早日实现体系化应用。”
目前,实践组已制作完成蒙医正骨科普短视频,并计划赴基层部队开展巡回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推广相关知识与技能,为部队官兵提供实用有效的战创伤防护与应急处置方案。
卫勤力量是保存战斗力的关键保障。军队医务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救护技能、磨练保障硬功,切实履行好战时卫勤支援使命。此次海军军医大学学员的暑期实践不仅拓宽了传统医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也为提升我军野战救护能力与保障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
责编:周云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