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与爱同行:“白手杖”点亮特殊青年的希望之路 ——山东大学“平安筑梦”青年服务队暑期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14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平安筑梦”青年服务队
  在威海市环翠区,有一位用二十年光阴为特殊青年点亮归途的引路人——姜新。17岁因意外视力受损的他,曾深陷绝望,却最终在推拿技艺和公益服务中找回自我价值。“残疾人不仅要走出自我,更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怀着这样的信念,他创立了“白手杖”公益服务中心,致力于帮助心智障碍青年打破封闭、走向社会。今年夏天,山东大学“平安筑梦”青年服务队的同学们带着感动与责任走进姜老师的公益世界,携手开展了一场温暖而深刻的社会实践。
  缘起:从被忽视到被“看见”
  我国有超1200万心智障碍青年,他们在离开特校后往往面临“无处可去”的困境。长期居家导致能力退化、社交萎缩,甚至被误解和排斥。姜新老师深知这种痛楚,“白手杖”正是为了打破这道无形的“铁门”而成立。山东大学“平安筑梦”服务队在前期调研中深受触动,决定以高校力量参与支持,开展以“平安中国·童心护航”为主题的暑期实践,聚焦社会融合与能力提升。今年五月,山东大学"平安筑梦"服务队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这一现状。队员回忆道:"我们调研了十余个家庭,看到二十多岁的青年整天待在房间里重复摇晃身体,父母眼中满是忧虑。这让我们意识到,必须做点什么。"
  理念:用行动重塑"价值"定义
  周一的生活技能课上,志愿者正在教大家整理衣物。"看,先把衬衫铺平,找到中线..."她耐心地演示着,身边的唐氏青年小伟认真模仿着。当小伟成功叠好第一件衬衫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骄傲地挺直了胸膛,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周三的海洋科普课上,志愿者带来了各种海洋生物标本。"这是海星,它有再生的能力..."志愿者举着标本缓缓走过每个青年面前,让他们亲手触摸。自闭症青年小海轻轻抚摸着海星标本,突然开口说:"像星星。"这是他三天来说的第一句话,让在场的志愿者和家长热泪盈眶。
  周五的艾草香囊制作课上,志愿者发现了一个微妙的变化:能力较强的青年开始主动帮助身边的伙伴。脑瘫青年小杰虽然动作不协调,却坚持帮同伴系好香囊的带子,尽管这个过程花费了他整整十分钟。
  “白手杖”与“平安筑梦”服务队共同秉持“走出自我、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理念,坚信每一位青年都应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注重心灵沟通与情感联结,通过持续陪伴和社区参与,助力特殊青年打破隔阂、赢得认可,真正成为社会的建设者与共享者。
  同行:高校与社区的爱心接力
  "平安筑梦"服务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短暂的暑期实践只是起点,真正的价值在于建立可持续的陪伴机制。服务队借鉴"白手杖"的社区服务经验,带领青年们一起参与社区环保活动。
  服务队建立的"伙伴制"陪伴计划同样成效显著。每个志愿者固定联系2-3名青年,通过定期回访和电话联络建立深厚情谊。志愿者秀峰说:"我的伙伴小琳现在会主动给我发她画的画,分享生活中的小事。这种联结超越了志愿服务,成了真正的友谊。"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些青年在志愿者鼓励下,开始尝试独立完成社区内的简单任务,如到便利店购物、寄取快递等。
  服务队还与"白手杖"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计划定期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青年们持续获得社会交往机会。姜新老师看着正在和青年们互动的志愿者们,欣慰地说:"这些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我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度和接纳。"
  结语:走向一个更包容的社会
  夕阳西下,又一天的活动接近尾声。青年小阳拉着志愿者的手不愿放开,小声问:"明天你们还来吗?"这个问题,也是"平安筑梦"服务队一直在思考的。他们知道,短暂的暑期实践虽然结束,但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如今,服务队已与"白手杖"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正在规划"社区公益市集",让青年们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姜新老师看着正在和青年们玩游戏的志愿者们,欣慰地说:"这些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我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度和接纳。"
  那条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路,也许还很漫长。但有了高校、社区与公益组织的携手同行,有了每一个善意眼神和温暖举动,特殊青年们终将走向属于他们的光明未来。正如服务队队员们在实践日记中所写:"我们不是在帮助别人,而是在共同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责编:周云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