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艺童行,文承自信”实践团奔赴威海市温泉镇亿和社区“如康家园”,成功举办了一场名为“海洋与家乡之美”的主题艺术课程。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创作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方式,搭建与心智障碍青年沟通的桥梁,引导他们发现美、感知美、表达美,在画笔的挥洒间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活动前期,实践团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艺术学院的专业特长,对课程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与安排。课程主要分为“海洋生物艺术鉴赏”、“家乡风物分享会”以及“自由创作表达”三个环环相扣的板块。志愿者们搜集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高清图片以及威海市标志性景点(如刘公岛、成山头、海草房等)的精美图片和视频资料,精心制作了直观生动的PPT课件,并准备了充足的画纸、彩笔、油画棒等艺术创作材料,力求让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激发“心智青年”们的认知与创作潜能。
活动期间,志愿者首先通过PPT幻灯片演示的形式,向“心智青年”们展示了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海洋生物图片。志愿者们并非进行枯燥的科普讲解,而是从艺术的角度,引导大家观察生物的造型、色彩与线条之美,并穿插轻松有趣的问答互动:“你觉得它的颜色漂亮吗?”“它看起来像不像在跳舞?”,以此拉近彼此的距离,轻松搭建起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在“家乡风物分享会”环节,志愿者通过展示一幅幅熟悉的威海美景图片,瞬间唤起了青年们的记忆与共鸣。他们变得异常活跃,争先恐后地举手,主动分享那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故事——“我去过这里!”“大海很蓝!”。课堂气氛温馨而热烈,充满了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活动最后,也是最精彩的自由创作环节,志愿者为每位青年分发了水彩笔和画纸,鼓励他们不再局限于模仿,而是大胆地放飞想象力,用画笔自由描绘自己心中最美的海洋生物或是最喜爱的家乡景点风貌。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始终持续给予“心智青年”们充分的鼓励与积极的反馈——“这个颜色搭配得真棒!”“你画的鱼真有创意!”,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充分的尊重、温暖与关爱,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启蒙,更是一次成功的心理疗愈和情感教育,通过友好的沟通交流与艺术这一无国界的语言,有力地搭建起了青年志愿者与特殊人群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纽带。
本次“海洋与家乡之美”主题活动,成功地向社会特殊人群传播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用艺术感知世界、接触自然的窗口。同时,通过画笔帮助“心智青年”释放内心情绪、展现独特创造力,从而提升自信。实践团志愿者未来将继续以专业知识结合无限耐心与引导的方式参与活动,传递平等、尊重与美的理念,于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的综合发展,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与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推动形成“关注、理解、包容、欣赏”的良好社会氛围贡献艺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