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融社区,传温情:探索公益机构与社区的共生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14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山艺童行,文承自信”实践团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艺童行,文承自信”实践团在深入服务的同时,也关注着公益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宏观环境。通过对白手杖公益服务中心的调研,实践团深入了解了其从遭遇阻力到逐步被接纳、最终实现融合的曲折历程,这段经历深刻揭示了公益组织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重要性,也为实践团“文化自信薪火相传”的主题增添了关于“社区包容文化”构建的深刻思考。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会一帆风顺。白手杖公益服务中心初到社区时,也曾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误解。由于部分居民对心智障碍群体缺乏了解,孩子们在机构内的正常活动有时会被误认为“噪音扰民”,甚至曾有无端的诬陷,称孩子们“骚扰居民”,导致机构的生存空间一度受到严重挤压,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面对重重阻力,姜老师及其团队没有选择退缩或对抗,而是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根本原则,决心用真诚和行动来消除隔阂、证明价值。转机出现在疫情期间,当社区急需支持时,姜老师立刻带领中心的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社区防疫工作中。他们发挥自身所长,精心制作了具有防疫功效的艾草烤鸡蛋,煮好热气腾腾的海参面条,并亲手送给坚守在一线的防疫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这些雪中送炭的暖心举动,让广大社区居民真切地看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善良、纯真与价值,看到了公益机构的社会担当,态度开始逐渐转变,从排斥、怀疑转向了解、接纳和支持。
  对于社区中出现的具体矛盾,机构也始终坚持开放、透明、融合的态度积极解决。例如,曾有一次,机构老师在教学员跳舞时,一个友好的辅助动作被路人误解并诬告为“猥亵”。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机构没有选择回避或隐瞒,而是主动沟通澄清,并更进一步地组织学员们来到社区广场,为居民们提供免费的足部艾灸保健服务,同时表演他们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

  孩子们专注的神情、略显稚嫩却无比真诚的表演、以及带来的切实健康服务,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居民。大家亲眼看到,这些孩子并非麻烦的制造者,而是渴望交流、拥有技能、懂得回报的可爱邻居。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主动融合与真诚付出,坚冰逐渐融化,理解与包容的种子开始在社区生根发芽。
  这段艰难的融合之路带给“山艺童行,文承自信”实践团深刻的启示:文化自信的构建,不仅在于对内部成员的赋能,也在于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影响和塑造。公益组织必须深度融入社区肌理,通过持续、真诚的服务和沟通,让社区看到其存在的价值,才能最终赢得广泛的认同与支持,为特殊群体创造一个真正包容、友好的生活环境。这种由内而外、双向奔赴的融合过程,本身就是构建社区共同体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实践团也将借鉴这份智慧,在未来活动中更注重与社区的联动,让文化的种子在更肥沃的土壤中生长。
责编:周云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