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万灵探秘第二弹——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绿色家园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
  2025年7月4日,重庆移通学院“万灵赤脉,红韵传薪”党建文化教育团三下乡实践队以“红色文化传承+绿色生态守护”为核心,开展了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使命感的社会实践活动。全体成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展现了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
  
  不见不散小院:笔尖下的烽火与初心
  今日活动首站来到“不见不散小院”,这里曾是当地红色故事的重要见证地。团队成员围坐一堂,认真聆听镇团委书记讲述七七事变的悲壮历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宁静,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防线……”镇团委书记的讲述深情而凝重,从历史背景到英雄事迹,从战争创伤到民族觉醒,一个个细节勾勒出那段山河破碎却众志成城的岁月。现场成员手持小国旗,神情肃穆,不时记录感悟,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与“爱国就要担当”的时代使命。活动结束后,实践团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视角,畅谈七七事变带来的启示,传递出青年一代铭记历史、奋勇前行的坚定信念。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讲述结束后,团队即刻参与“万灵映红韵,丹青寄赤诚”主题活动。成员们以笔为媒,在画卷上绘制国旗、卢沟桥、抗战英雄等元素,用色彩寄托对先烈的缅怀与对祖国的热爱。红马甲与画卷上的红色元素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生动的“爱国图景”,展现了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的赤诚之心。
  
  
  万灵寻迹:古建深处的家国记忆
  随后,在镇团委书记的带领下,团队探寻万灵古镇的历史脉络。首站狮子门,斑驳的城墙与厚重的门楣诉说着古镇的沧桑,镇团委书记讲解了其在古代军事防御中的作用,以及近代作为民间抗日联络点的红色往事;走进湖广会馆,精美的木雕与古朴的戏台背后,是移民文化与爱国精神的交融,这里曾是抗战时期募捐支前的重要场所,无数仁人志士在此集会,呼吁民众团结抗日;最后参观的喻茂坚纪念馆,详细展示了明代廉吏喻茂坚刚正不阿的一生,其“清、正、廉、明”的精神跨越时空,为当代青年树立了道德标杆。
  
  万灵镇河畔:守护绿色家园
  下午,实践团将目光聚焦于红色建筑的保护与环境维护工作,前往白银滩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在白银滩,成员们手持工具,分散开来,仔细捡拾垃圾,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大家齐心协力,不怕脏、不怕累,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红色土地的生态环境。此次环保活动不仅改善了白银滩的环境卫生状况,更是实践团成员践行环保理念、守护红色记忆的生动体现,彰显了青年一代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守护决心。
  
  “万灵赤脉,红韵传薪,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三下乡活动的第二天,通过党史学习、文化探寻与环保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深化了成员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感悟。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昂扬的姿态,在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撰稿:廖洁龙 李小建 胥亦婷
  拍摄:王卿 曾艳茜 孙睿莹
作者:廖洁龙 李小建 胥亦婷    来源:重庆移通学院“万灵赤脉,红韵传薪”党建文化教育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报告推荐
  • 探秘小冈香厂,解锁非遗千年密码——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寻香承韵突击队行动
  • 智在技术,善在浙心:锦江公益“产业基因”携手“数智技术”的浙里实践
  • 定远县调研感悟:乡土中国的振兴之路
  •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深入石城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百千万工程”惠民生 中医药义诊暖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