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阜南县金钰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探索之旅。他们不仅系统考察了柳编生产工艺,更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力量,通过直播的方式,将这一传统非遗项目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青春活力。
图1合肥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与刘维敏叔叔合影
在金钰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青年学子们亲眼见证了柳编工艺的神奇魅力。从杞柳原料的挑选、处理,到骨架的构建、主体的编织,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柳条如何经过初步弯曲形成骨架,再经过精细的编织,最终成为一件件美观又坚韧的柳编制品。学子们被工人们精湛的技艺所折服,更对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的巧妙结合赞叹不已。
图2工人制作柳编制品的底与面
在生产一线,一场“非遗触网”直播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青年学子化身主播,用生动的语言和饱满的热情,向直播间的观众系统推介柳编制品。他们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详细介绍其独特之处,并结合此前的调研成果与采访实录,向观众娓娓道来黄岗柳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直播镜头下,工人们编织柳编的全过程被真实呈现,观众们仿佛置身于生产现场,对柳编制作工艺有了直观而深刻的了解。
直播过程中,几十年工龄的匠人访谈环节成为一大亮点。老师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与柳编相伴一生的故事,那份对传统工艺的执着与热爱,深深打动了直播间的每一位观众,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而团队与工人合唱的歌曲,更是为直播增添了一抹亮色,展现了非遗产业劳动者的风采与活力。
这场直播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累计获赞11万次,最高位列抖音“安徽人气榜”第58位。评论区里好评如潮,观众们纷纷表达了对非遗柳编的极大热情与关注。金钰公司负责人对学子们的创新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用现代网络平台宣传传统非遗,有效提升了消费者对非遗的认知度与兴趣。
图3团队成员开启新媒体平台直播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更激发了他们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数据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与调查,探索更多青年助力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积极参与与创新实践。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三下乡”团队的此次探索,为非遗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无限可能。相信在青年学子的努力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