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至7月28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丝路箱伴”团队的成员们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铁路场站内,认真记录着集装箱吊装作业的细节。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了解中欧班列运营现状与挑战,该团队将课堂所学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围绕班列运输效率、多式联运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究。
在“一带一路”倡议迈入新十年的关键节点,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丝路箱伴”团队于暑期深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开展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破解中欧班列同质化困局,探索江苏差异化突围路径”为核心课题,通过实地操作、企业访谈与数据分析,为这条横跨亚欧的“钢铁驼队”注入青春智慧。
图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作业场景。黄圣娟 供图
走进枢纽心脏:触摸数字化物流的脉搏 踏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数字化调度中心,巨型电子屏上跳动着国际集装箱的实时轨迹。“这里每天处理超千标箱货物,但分拣线自动化率仅40%,新能源设备占比不足10%。”基地负责人指着数字化设备坦言。团队成员现场感受了“车船直取”作业——当货轮靠泊,龙门吊将集装箱直接转运至等候的班列车板,全程压缩至45分钟。然而,一场突发的暴雨导致铁路场站积水,5列班列调度延误,暴露出多式联运衔接的脆弱性。
图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数字化调度中心。黄圣娟 供图
“集装箱温控误差±2℃,但药品运输要求±0.5℃!”在码头冷链区,温度警报器突然鸣响。团队成员实测发现,某批出口德国的胰岛素因冷藏箱电力中断面临报废风险。这印证了调研数据:江苏班列冷链温控失效概率达12%,远高于国际标准。
痛点攻坚:四重瓶颈下的破局思考 效率之困:单证流转的“马拉松”——“一票货要填28份文件,跨境认证周期长达半年。”基地的调度员展示半人高的纸质单据。实践团跟踪一票发往波兰的电子产品发现,因哈萨克斯坦海关数据滞后3天,货物滞留边境站超72小时。团队提出“CCA一单一箱制”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打通海关、铁路、企业数据链,实现电子单证“一次申报、全域通行”,预计通关时效可提升30%。
季节之殇:运力冰火两重天——在江苏苏美达集团仓库,堆积如山的羽绒服与闲置的集装箱形成刺眼对比。“‘双十一’订单激增50%,但班列舱位缺口达35%;淡季装载率却跌破45%。”企业物流总监的焦虑道出行业通病。本团队据此设计“弹性班列+JIT补货”动态模型:利用人工智能预判订单峰值,旺季增开临时专列,淡季用返程舱位运输中亚原材料,推动空箱率从37%降至12%。
图为本团队与基地负责人探讨痛点问题。夏雪 供图
协同之痛:产业链与物流链脱节——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痛点地图”揭示更深层矛盾:冷链箱集中分布在港口,但生物医药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却一箱难求。苏州某药企反映,因缺乏本地冷链配套,疫苗需绕道德国中转,供应链响应延迟10天。团队建议构建“产业分类资源池”——在南京、汉堡设智能前置仓,按电子装备、医药冷链等产业特性动态调配设备,实现“冷热资源”跨区共享。
转型之迫:从政策输血到市场造血——“财政补贴占比超60%,市场化服务收入不足20%!”基地财务数据触目惊心。本团队对比重庆经验发现:当地通过“产业链-班列”深度绑定,吸引车企包列运输,补贴依赖度降至40%以下。团队提出“班列运营权招标”机制,政府转向标准制定,同时开发“物流+认证辅导”等增值服务,撬动企业溢价支付意愿。
江苏方案:差异化引擎启动新航程 调研尾声,团队提出的三项层级化创新路径引发关注:在基础层,通过推行“CCA一单一箱制”,助力南京试点企业将运输货损率显著降至0.8%;在网络层,构建“铁空海联运”应急网络,赋予班列在极端气候下灵活切换至俄罗斯北部低温路线的能力;在应用层,则创新开行“中荷医药快线”,集成太阳能温控技术与欧盟认证溯源体系,将高价值医药产品的货损率严格控制在0.2%以下。这一从单证革命到运输模式再到产业服务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江苏中欧班列突破同质化瓶颈、塑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蓝图。
图为物流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数据平台。黄圣娟 供图
青春答卷:在钢铁动脉中浇筑理想 离港前夜,团队成员登上连云港港观景台。脚下,灯火通明的码头吞吐着发往杜伊斯堡的班列;远方,“一带一路”陆海交汇的壮阔图景徐徐展开。
图为夜晚灯火通明的连云港码头。黄圣娟 供图
“我们曾以为国际贸易是宏大的叙事,现在明白它由无数集装箱的精准衔接构成。”队长施成裕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当理论照进现实,青年不再仅是观察者——我们设计的动态运力模型正被企业论证,倡导的电子通关标准获海关部门关注。这条横贯亚欧的钢铁丝路上,青春智慧正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此次连云港调研,让团队深切感受到“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中蕴含无数物流细节。青年不仅是见证者,更应是建设者。未来,团队将跟踪基地智能改造、中哈数据平台等项目进展,持续优化方案。计划联合高校力量,拓展调研范围,深挖协同样本,让“江苏方案”落地更多场景。同时搭建青年与运营方沟通桥梁,以青春智慧为中欧班列注入动力,助其在“一带一路”新征程中更稳更远。(通讯员:陈凯鸿 李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