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西农学子走进秦岭 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
    来源:刘佳龙 吴卓聪
  为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查。7月1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梯度探藻,守护青山”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暑期实践队奔赴秦岭火地塘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踏遍秦岭阶梯一藻一生态
  
  为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7月19日到7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梯度探藻,守护青山”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暑期实践队深入秦岭火地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藻类多样性调研。借藻类数量与种类等数据,分析当地生态环境问题。
 
  队员们沿海拔梯度系统地采集样本,足迹遍布火地沟、高山草甸等不同海拔高度的典型生境。在采样过程中,始终秉承着对生态零干扰的原则,垃圾随身带走,最大程度地避免对植被的破坏。
  
  同时,团队成员们走访周边村落,与村民交流当地生态环境问题。村民们提到“这几年水质更清了”“野生动物的踪迹更多了”。这反映了秦岭生态环境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让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秦岭作为国家中央水塔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到当地村民质朴的生态守护情怀。
  
  此行不仅收获有效样本,更在我们青年学子心中筑牢了“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使命担当。
  
  秦岭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7月1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梯度探藻,守护青山”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暑期实践队开展了海拔高度对秦岭火地塘藻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的调查。团队通过采集不同海拔的藻类样本,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并向当地师生与村民普及生态保护知识,用专业行动守护秦岭绿水青山。
  
  7月19日清晨,实践队抵达秦岭火地塘林区,随即展开系统采样工作。在7月19日至22日的四天里,队员们顶着高温,徒步穿梭于火地沟、高山草甸等典型区域,在海拔1500米至2400米的梯度范围内不同水体进行藻类样本采集。
  
  采样间隙,队员们还走访了当地村民,详细了解了近年来流域内植被变化、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7月23日起,实践队转入实验室工作阶段。团队成员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处理,制片并观察,最后收集和整理数据。成员们通过不同海拔高度硅藻种类数量的变化,分析该地区水体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污染状况。
  
  7月30日,实践队分别面向初高中生和村民开展环保科普活动。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初高中生举办“借藻看秦岭”的互动课,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硅藻,通过硅藻种类数量这种一目了然的数据,带领学生们深刻认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村民关心的水源保护问题,结合调研发现,提出“减少化肥使用、保护岸边植被”等具体建议,鼓励大家从日常做起,共同守护生态环境,得到村民积极响应。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拓展对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拔区间藻类植物的认知边界,完善秦岭地区生态调查成果,更搭建了科研与公众沟通的桥梁。队员们表示,将持续完善调研报告,为当地生态治理建言献策,以青春力量守护秦岭的生态底色。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实践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