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芦村社区成功举办老年人普法宣讲活动,筑牢法治社区根基

    发布时间:2025-09-05     阅读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战略部署,切实保障老年群体合法权益,2025年暑假期间,我小组以“三个实用法律守护社区生活”为主题,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面向社区老年人的普法宣讲公益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风险与权益保障,通过政策解读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老年朋友送去通俗实用、贴近生活的法律知识,在社区内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有效推动了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精准聚焦需求,夯实宣讲基础
  
  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意识的提升与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仅事关个人生活质量,更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在活动筹备阶段,组织方始终坚持“实用性”与“易懂性”两大原则,系统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宗教事务条例》等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最终确定了三大宣讲主题:消费权益保护、防范电信诈骗、识别非法宗教活动。
  
  这些内容紧密围绕老年人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权益受损场景,如保健品虚假宣传、电信网络诈骗、非法传教等,真正做到“想老年人之所想,急老年人之所急”。同时,为提升内容的可接受度,宣讲材料提前进行了“通俗化、生活化”处理,把专业的法律条文转化为老年人听得懂、记得住的日常语言,并辅以代表性案例,如“老年人购买假冒保健品成功维权”“识破‘免费领鸡蛋’诈骗陷阱”等,通过“案例引入—法律解读—维权指导”的流程设计,为宣讲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案例辅助解读,提升宣讲实效
  
  活动当天,芦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座无虚席,老年朋友们怀着对法律知识的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宣讲以“法律守护社区生活,权益保障伴您同行”为主线,分模块、分层次展开,注重用“接地气、有温度”的表达方式降低理解门槛,让法律知识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环节,宣讲人以“张奶奶购买假冒保健品后成功维权”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详细讲解了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如何识别虚假宣传、劣质商品和霸王条款,以及如何通过保留凭证、投诉举报、申请调解等途径维权。重点介绍了“七天无理由退货”“售后保修服务”“虚假宣传赔偿”等容易被忽视的权益内容,帮助老人树立“消费有保障、维权有途径”的信心。
  
  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宣讲部分,针对老年人信息获取有限、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重点剖析了“免费领鸡蛋诱导消费”“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投资理财”三类常见骗局,通过还原诈骗话术和手段,帮助老人识别“索要密码”“转账至安全账户”“下载陌生APP”等风险信号。现场反复强调“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点陌生链接、不信高额返利、有疑问找子女或社区”的“四不一要”原则,切实增强老年人的防骗能力。
  
  在宗教事务条例解读环节,宣讲人围绕“合法宗教活动与非法传教的区别”展开讲解,明确合法宗教活动的开展场所与组织方式,指出“未经批准上门传教、诱导大额捐赠、非法传播宗教资料”等均属违法行为。通过清晰界定和耐心引导,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自觉远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自身财产与精神安全。
  
  三、反思中推进,优化中成长
  
  本次活动在社区领导和老年朋友的共同支持下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反映出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首先,现场互动性不足,未能充分设计问答、情景模拟等环节,导致部分老年人注意力不集中,影响知识吸收效果。今后将进一步贯彻“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宣讲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其次,部分法律术语虽经简化,仍有老人反映难以理解,说明“法律语言生活化”还需加强。同时,维权流程缺乏现场操作演示,如拨打电话投诉、报警等具体步骤未能实景模拟,导致部分老人虽掌握理论,却不知如何实际操作。后续将增加更多“手把手”教学环节,帮助老人真正掌握运用法律的方法。
  
  此外,活动宣传仍显不足,仅依靠社区公告和口头通知,导致部分偏远区域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未能参与。未来将通过社区公众号、微信群、广播、上门邀请等多渠道扩大宣传,突出活动实用价值,吸引更广泛参与,尤其为独居、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或线上服务,确保普法全覆盖。
  
  四、传递法治温度,彰显青年担当
  
  本次活动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更弘扬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展现了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服务社区、践行社会责任的时代担当。活动有效填补了老年人法律知识空白,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能理解、会运用”的实际工具,在面对消费陷阱、电信诈骗、非法传教等问题时能够依法维权,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活动搭建了“青年—社区—老人”三方互动的桥梁,既展示了青年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也响应了国家加强基层法治宣传的号召,为推动法治教育向基层延伸贡献了青春力量。通过本次活动,组织者也在沟通、策划与执行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了“服务他人、提升自我”的双重目标。
  
  从长远看,此次普法活动为芦村社区法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参考。持续开展此类活动,将不断提升社区法治水平和文明程度,推动构建“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法治社区,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夯实基层基础。
责编:周云
实践报告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实践报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