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代代相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小小的包子却承载了百年的历史,我代表“译传华韵”实践队,于滨州邹平,对纸皮包子这一中华传统名吃进行了实地探访。

纸皮包子是一道山东地方特色美食,由滨州邹平市明集镇高家村的高氏传人代代相传,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晶莹剔透的包子,内容馅料一览无遗,吃起来口感筋道、馅多味美、汤汁浓郁,的的确确是“真芯看得见”的特色美食。纸皮包子的制作流程,包括选料、配料、和面、擀剂、制馅、包制、煎蒸等工序。纸皮包子的秘密便在于和面这一步骤上。在夏季,一般用生山药打汁和面,而冬季却先把山药汁加热到40℃再和面,目的是使其容易醒发,筋道耐拉,可以把面皮擀到极薄如纸一般。经过一代代纸皮包子传人的传承创新,使纸皮包子的制作工艺日臻完美。
小小一个纸皮包子,见证过岁月沉浮,也承载着一代代纸皮包子人的努力。传承人高文霞表示,希望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让更多的人都可以品尝纸皮包子、喜欢纸皮包子,让老字号食品、非遗美食走得更远。

让非遗拥抱新生活、拥抱新时代,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守正创新;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更需要青年一代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正以青春之创造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译传华韵”实践队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牢记嘱托、不负韶华。未来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汇聚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在铸就文化新辉煌的事业中绽放绚烂光彩。让传统文化在如今再放新声,老而不衰,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