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巧手捏花馍,指尖传非遗”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在司洁老师和马红燕老师带领下,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奔赴陕西省合阳县,专程拜访了国家一级面花艺术家、渭北面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行俊肖,感受了这门古老指尖艺术的独特神韵。

行俊肖作为渭北面花技艺的领军人物,从事面花创作六十余年,其作品以大胆夸张的手法展现浓郁的渭北地域特色,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获高度认可。早在1986年,她的“插花馄饨”等作品曾作为国家艺术象征亮相巴黎,让中国面花首次走进国际视野;家中珍藏的各式面花作品,从灵动的小动物、威严的龙凤到栩栩如生的狮子,无不彰显着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合阳,花馍是民俗文化的鲜活注脚,更是手艺人们以指尖为笔、面团为纸书写的艺术长卷。行俊肖老师介绍:合阳花馍的制作,讲究“一揉二捏三塑形,四剪五刻六点睛”的传统,工具更是技法施展的 “秘密武器”。铁片制的拨针、剪子是塑形“神器”,拨针轻挑,面塑的细节瞬间立体;小剪子游走,花瓣边缘的锯齿、龙爪的锋利便栩栩如生。这些工具与手艺人的技法相融,将普通面团点化为承载祝福与艺术的花馍,让合阳花馍的生命力,在指尖与工具的碰撞中,代代延续。



在访谈过程中她以寥寥数语道出了从面团发酵到完整造型的全过程,并捧出八载不腐的狮子面花,色艳形丰,令实践团叹传统可敌岁月。继而展示了作品:蛇盘兔取“蛇盘兔,必定富”之吉谚,线走龙蛇,阴阳环抱;三足金蟾衔钱踞宝,背生钱纹,一蟾在案,万财入户。将其作品《行俊肖与面花》现场签名赠送实践团,以温润文字为非遗续脉,令纸墨与面团同香。


“面花不只是吃食,更是寄托着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期盼。”本次走访我们捕捉到非遗的脉搏:礼俗在纹样里,创新在火候中。与此同时,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渭北面花技艺的了解,更感受到传承人坚守非遗的初心,未来将积极传播面花文化,让更多人关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青春担使命,指尖续千年。大学生以学思践唤醒非遗,让面花这项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使古老技艺成为奔流的文化长河,生生不息,光照未来。


供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巧手捏花馍,指尖传非遗”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
2025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