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神秘的生命密码与日常的环保行动相遇,会激荡出怎样的智慧火花?关爱乡村孩童科学素养,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是赋能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的关键一步。这不仅传递着知识,更播种着对生命的好奇与对环境的责任。
近日,巢湖学院“我是小小实验郎”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宿州市三八街道港利社区,开展了DNA提取与垃圾分类科普的实践活动,精心打造了一场融合生命科学与生态文明的科普盛宴。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化身“生命科学探秘者”。他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香蕉洗洁精、食盐、酒精等材料,现场演示了从水果中提取DNA的神奇过程。团队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了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奥秘,成功揭开了生命科学的神秘面纱,点燃了孩子们探索生物世界的浓厚兴趣。
活动的焦点随后转向垃圾分类与绿色生活,为了让大家学以致用,团队特别设置了模拟垃圾分类小游戏,邀请孩子们将印有各种垃圾图片的卡片,精准投入对应的分类垃圾桶模型中。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迅速掌握了实用的分类技巧。团队成员还分享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环保小妙招,引导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
本次“三下乡”活动巧妙地将前沿的生命科学实验与贴近日常的环保知识深度融合。团队成员通过直观的DNA提取实验,让孩子们亲手触摸生命的密码,感受科学的魅力;通过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活动,有效普及了环保知识,提升了大家的生态文明责任意识。
一根根提取出的DNA细丝,一次次准确的分类投放,不仅为孩子带来了生动的科普体验,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守护环境的种子,引导大家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贡献智慧和力量。